公共建筑能耗统计平台促进建筑节能发展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大型公共建筑在城市建筑中占有的比例越来越高,成为建筑能源消耗的高密度领域。然而,针对建筑物能耗,系统的监测、诊断、分析手段还较为缺乏,对建筑物能源系统各个环节能耗情况的认识还不够清楚,这些因素成为影响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一个突出问题。
对此,北京市科委立项“北京公共建筑节能监测及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课题。此课题包括公共建筑能耗统计平台、公共建筑节能技术培训平台、公共建筑节能技术、产品创新研发平台和建筑节能政策研究平台等建设内容。
其中,公共建筑节能技术、产品创新研发平台依托清华大学超低能耗楼,开展建筑技术科学领域的基础与应用性研究,示范并推广系列的节能技术。
以温湿度独立控制的中央空调技术为例,它成功地解决了湿度独立调节的问题。与常规空调系统相比,综合节能效果达到30%。目前,已有超过100万平方米的建筑采用温湿度独立调节空调系统,每年可比常规空调系统节省运行费用1500万~2000万元。
再如,基于热管技术的数据中心和通讯机房的环控技术,将分离式热管应用于机房空调中,机房内的蒸发器为该系统的热端,机房外的冷凝器为其冷端。通过中国移动基站现场实验,热管系统能耗仅有原空调系统的25%,并彻底解决了室内粉尘污染与湿度保持等问题。目前,这一设备已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基站中安装使用。
此外,公共建筑能耗统计平台描述了各种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状况和特点,提出一系列评价指标、调研方法、软件等,使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实现标准化。公共建筑节能技术培训平台沟通国内外建筑节能领域的研究机构、企业和组织,开展建筑节能高科技产品、材料的研发、试验、示范与推广,以及相关咨询服务、培训与学术交流。
建筑节能政策研究平台参与、协助北京市相关政府部门开展节能工作,研究制定建筑合理用能与节能的关键政策,针对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区域供暖和城市能源规划等关键领域,研究保证政策实施的机制和措施。在获得了北京市各类建筑能源消耗数据的基础上,提出北京市建筑节能的重点方向,为北京市规划与长期发展提供咨询建议。目前,项目组完成编写了《北京市公共建筑节能检测评估标准》、《空调系统经济运行标准修订稿》、《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导则》等。
通过对这一项目进行管理,我们也得到了一些启示。社会公益项目要以掌握基础数据为出发点,以服务为目标。北京市公共建筑能耗统计平台通过掌握核心数据及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各类问题,向各个相关部门反映和提出建议,建立起实现建筑能耗统计制度化的基础,解决了建筑节能的源头和根基问题。
目前,已有30座建筑物根据平台模型进行了现场调研、计量装置配置、拆分计算和结果不确定度分析等,定期向业主提供分项能耗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