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真能告别空调暖气时代?
2002年11月21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告别空调暖气,锋尚国际公寓”,北京常坐出租车、常听收音机的人对这句广告词一定并不陌生。对于习惯了夏吹空调、冬用暖气的人们,“告别空调暖气”的广告词无疑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但我们能真正“告别”空调和暖气吗?公寓披了一件红“外套”11月初的一个周末,记者走进北京“锋尚国际公寓”。从外表上看,“锋尚”跟普通的楼盘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披上了一件红色的“外套”,很难让人跟“告别空调暖气”联系起来。
在二层的样板间,记者从“锋尚”售楼小姐处了解到,锋尚公寓提出的“告别空调暖气时代”不是不需要采暖和制冷,而是引进国外成熟的先进技术——混凝土采暖制冷系统,替代传统的暖气片采暖和空调机制冷,其目的是为了创造一个高舒适度、低能耗、健康、环保的居住空间。
据悉,锋尚工程?全球可持续发展联盟(AGS组织)在中国惟一提供技术支持和跟踪监测的房地产项目,所使用的不用空调暖气的恒温建筑技术,是由瑞士苏黎世联邦高等工科大学的建筑物理学家首次向北京提供的,主持这个项目的核心人物就是来自瑞士的建筑物理专家田原博士和她的导师布鲁诺·凯乐教授。
田原博士解释说,锋尚工程采用了欧洲高舒适度低能耗优化设计体系,在国内尚属首次,这项技术的专业名称是天棚低温辐射采暖制冷系统,其物理原理是:夏天混凝土楼板通过冷辐射实现制冷,冬天通过热辐射实现采暖,因此也有人称之为“混凝土采暖制冷系统”。
具体地说,其工作原理并不复杂:埋在墙体内的PB管子装有一次性处理好的清洁水,进出的水温差在2℃以内,这是非常小的一个柔和调节。对于“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做得比较好的建筑,房屋的气密性和保温性必定都很好,如果100%不泄露的话,在整幢楼内都可以尽情享受四季如春的舒适温度。所以,从原理上讲该系统并不复杂,只是采用了与国内现有住宅完全不同的保温隔热技术和材料,寿命基本与建筑物等同,而施工设计是保障技术能否得以实现的关键之所在。
养房成本能否降低在购房人理性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一项新的技术运用到建筑上,必然会引起他们的关注。新型采暖制冷系统的运行成本等问题才是最为核心的问题,也是决定买房与否的分量最重的筹码。
据“锋尚”的老总张在东介绍,使用这一系统不仅不会增加买房人养房的费用,而且能在大幅度提高居住舒适度的同时,大幅度降低采暖制冷费用:建筑本身内在品质的标准提高以后,对外界冷热变化的抵抗力增强,每年需要采暖和制冷的周期大为缩短;采暖制冷的能耗明显下降,所以费用自然减少。
售楼小姐告诉记者,“锋尚”采用的系统功率是很小的,因为楼体本身已做了非常好的保暖处理。项目开发之前,已经请权威专家对能耗做了相当精确的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锋尚”建筑总能耗仅相当于北京普通建筑的1/5。也就是说,“锋尚”住户在纳凉、取暖方面花费的费用只有传统花费的1/5,别人一冬用500元,“锋尚”住户只要100元就够了。
售楼小姐说,“锋尚”住户每年一次性支付每平方米30元的制冷取暖费用,100平方米的住户一年3000元。仔细琢磨琢磨,数字倒是挺诱人的。然而,同记者一起实地“看房”的人,却纷纷表示了这样一种担心:“锋尚”交付使用后的实际使用效果会怎样?入住后会不会出现夏不凉、冬不暖的问题?制冷制暖系统的寿命究竟有多长?现在承诺的物业费会不会涨价?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尚不得而知。
但记者从消息灵通人士处获知,一期锦绣大地6月底入住时,业主即已被告知新增加公共空间能源费和公共空间空调费每年近700元,就产权人的利益与义务而言,这些收费不能不算合理,但问题出在开发商只等到交房时才告知业主还要追加若干收费。
许多买房人对“锋尚”众多“实惠”的承诺,比如采暖、制冷费用远远低于传统的使用暖气片采暖、利用空调制冷使用费用等,均表示出深深的怀疑。
技术盲点多处隐现据介绍,“锋尚”使用的恒温建筑技术在瑞士、德国、瑞典等欧洲发达国家的几百幢建筑中得到了使用,也就是说技术已经成熟。这正是“锋尚”引进技术的依据之所在。
但有专家介绍说,恒温建筑技术在国外出现已有20多年了,却并没有得到大幅度的推广和使用,这本身就值得怀疑。有消息说,恒温建筑技术没有传播开来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技术本身存在许多先天性的“顽疾”,使用寿命和使用成本一直是至今都未攻克的“瓶颈”。另外,制冷、取暖效果令人怀疑,在一个密不通风的空间里,如何能享受“舒适、温暖”?
记者在样板间注意到,每个房间的窗户开得都不是很大,而且窗户外设计了很大的一块像百叶窗似的帘子,估计是用来反射室内热量对外界的辐射,但这块帘子占据了窗户3/4以上的面积,室内采光自然受到很大的影响。窗户的密闭性很好,在靠近窗户的地板上有很窄的一条夹缝,据说是与系统的新风设备相连接以更换室内空气。如果仅靠这样一点小风来调节居室空气,那么室内空气的新鲜度能否得到保障?
业界一位老总认为,恒温建筑技术就住宅而言,其适用性还没有经过市场考验。而且,锋尚国际的新科技体系中有很多盲点,系统其实很脆弱。单就墙板里管道布置与水泥混合在一起而言,就会产生许多问题,比如夏天的热胀冬天的冷缩,又如系统在局部细节上的不可修复性等等,都将成为楼盘的致命隐患。售楼小姐解释说,如果墙体里的管道坏了,把墙划开换一根就行了,谁换管子谁出钱。但管子造价肯定不菲,因为它是整幢楼的经脉。
医学界还有人对“锋尚”的恒温环境也表示了顾虑。由于不同的人对周边环境温度的适应度和需求是不一样的,老年人和儿童喜欢比较暖和的环境,而年轻人对较冷的环境可能更适应些。并且,常年处在一个恒温的环境中,不仅是一个对个性需求抹煞的问题,而且容易造成人肌体免疫力的全面下降和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的下降,居住在这样环境中的人反而更容易患上一些疾病,比如感冒、风寒等。
告别空调暖气为时过早据记者的了解,“告别空调暖气”的新技术在国外主要用在相对独立的别墅里,采用这种高科技的制冷、制热方式还需要雄厚的经济基础,所以国外比如瑞士,也仅仅只是少量的富人能够做得到,相当一部分富人都无缘“告别”空调、暖气,普通平头老百姓就更不用提了。
毋庸置疑,在我国想要实现“告别”空调、暖气,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技术成熟与否的问题,首先得掂量掂量口袋里的铜板够不够支付告别空调、暖气的费用。
建筑研究院一位资深工程师认为,“告别空调暖气”这个说法欠妥当。
他告诉记者,从理论上讲,在地板或墙体内埋很多水管,再辅以特殊的建筑材料,可以起到保温作用。但这种技术在国外多用于别墅,而在国内多用在高层建筑,这是否行得通?建成后的工程的强度、防震、抗风、耐蚀等能力能不能达到标准?这一技术创新会不会给住户带来隐患?这些问题目前还难有定论。
业内专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对于告别空调、暖气这个说法,有点言过其实。
建筑界一位资深人士表示,他很早就在关注锋尚工程,“锋尚”一直在利用技术创新炒作概念。在他看来,“锋尚”的“成功”不是在于引进了新技术,而是成功地炒作了概念。
业内人士认为,从楼市发展看,创新已提上议事日程,但就北京而言,现在提出“告别空调、暖气”,还为时尚早。告别空调、暖气不仅是一个技术上的问题,本质上更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技术上的突破只为这种倾向提供了一种可能,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夏天不用空调、冬天不用暖气,还需要环境的整体改善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当然,对任何一项新技术的出现,不应该轻易地予以否定,甚至一棍子打死,尤其在当今全球面临不可再生资源逐渐枯竭的情况下,更迫切需要技术的不断创新。但开发商不该拿消费者“开刀”,让消费者去承担技术创新的风险。
--摘自《中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