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控精英纵论发展之道
2003年08月27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温控器在整个制冷行业中虽只是个“配角”,但近年来它处于科技的最前沿领域—技术日新月异,新产品层出不穷。1998年以前,制冷行业基本上一直沿用机械温控器,1998年之后,电子温控器迅速兴起,但当这一新兴的电子温控产品还方兴未艾,以“微控制器”(MCU)俗称“单片机”做成的智能化温控器即微电脑温控器又迅速崛起。微电脑温控器可以集显示、控制、保护、告警于一体,而且操作比机械、电子温控器更简便、直观,性价比也高得多。近年来,电子冰箱、数字冰箱几乎都加上了各种智能电子测控技术,由原来的毛细管感温变成多点、多探头热敏电阻精确测温;在冷库、冷藏车方面,由压力式温控器粗略控制变成以单片机(微电脑)为中心的智能控制。如今,智能化的温控器又向网络化迈进—把对一台机组的温控延伸到对一个系统的监控,把单纯对温度的控制扩展到对水压、节能、安全性、机器使用寿命以及环境舒适等各种参数的综合监控。
作为一种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温控器比制冷行业中其它的领域进入的门槛要高,但多年来各地均有一些不具备必要条件的挤进这个领域,这些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单靠模仿别人,以低质廉价的原材料,靠低端产品的低价格来求得一席生存之地,也正是由于他们挑起的价格战,使得国内的温控器生产企业大多都无暇集中精力来创新技术,追赶国际先进潮流,都在中低端技术上拼价格,以低价来抢市场。于是,温控器市场形成了这样一种格局——国内厂家生产的相当一部分是廉价的中低端产品,体现的是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国外产品独占高端,价格高高在上,丰厚的利润体现的是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优势。
这种格局阻碍了国内温控器行业的发展,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一步步拉大我国温控器产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近年来,很多温控器生产企业开始反思,有的已经跳出这种恶性竞争的怪圈。在我们这个栏目先后亮相的4位,就是这样的先知先觉者。他们都是温控器的生产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都是依靠技术创新和产品的更新换代牢牢地掌握了在市场竞争中的主动权,但他们又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上海精创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和黄石市先达电子技术研究所既重技术开发又重营销,企业基本形成了一个集体作战、团结协调的团队沈阳沈新成大电子设备厂和苏州新亚科技有限公司,他们意识超前,思路独特,大胆进军高端市场,向国外品牌挑战。听听他们的真知灼见,不权对温控器的生产企业大有裨益,对制冷界的其他同仁也是很有启发的。
--中国空调制冷网 小新 摘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