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空调品牌争当“标准”
背景: 行业标准的尴尬局面
上半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实施“电器标准招标”,公开征集“家用电器国家标准起草单位”。随后,中国家电维修协会联合美的出台了《空调节能清洗维护规范》;同时又联合海尔发布了《房间空气调节器安装服务规范》。与此同时,LG、志高也纷纷推出了自己各种各样的标准……一时间,整个家电行业的标准化建设充斥着看不懂的“技术术语”。
过去,我国各类标准的制订一般是由国家相关行政机构主导,企业话语权相对较低,这样制订出来的标准往往是照顾到全行业绝大多数企业的技术水平,达不到技术创新的目的。此次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开展“电器标准招标”的初衷就是为了接轨国际惯例,由行业领先企业来主导标准的制订。但现在行业内出现了“泛标准化的暗潮”,使标准化建设的严肃性也受到了这些短期行为的冲击,行业标准的尴尬十分局面。
争议: 标准是不是越多越好
据悉,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一共征集了8项国家标准,主要涉及移动式空调器、冷热饮水机、加湿器、电水壶、浴霸几个方面。所以,在此次征集中,吸引了一批批大、小型家电厂商的积极参加,如亚都就在争取主导加湿器相关标准的制订。
客观上,国家相关机构与在市场中有较大竞争力的企业联合进行相关行业标准的制订,有利于一个行业的规范与发展,但就目前中国市场的现状,本来是具备高权威性与消费参考性的标准也很可能成为部分企业投机市场的手段,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业内人士认为,其实没有必要一窝蜂地去制定一系列名目繁多的标准,这样不但混淆不便,也不利于行业发展。更重要的是,标准化建设应该立足长远,而不是有技术就立标准,要充分考虑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消费者的接受度。
探因: 提供可参照的理性消费
某知名空调品牌厂商厦门负责人对记者介绍说,行业标准的制订不仅会成为空调产业升级的一个有利契机,同时也是消费升级的一个大好契机。因为标准化不仅可以拨开概念营销带来的消费迷雾,而且可以为理性消费提供客观的评测标准,提升空调行业的透明度。因此,行业标准的制订还应该考虑到通过标准化参数的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直观的、可参照的消费标准。
此外,服务性和增值性的行业标准也是可以让消费者体验到增值的消费利益。以美的的“深度清洗服务标准”为例,可以节能增效15%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消费利益,消费者可以在消费增值过程中了解行业标准的公信力;再如海尔的安装服务标准,也是消费者可以监督和参照的。
整合空调功能
据了解,美的正在大力研发的空调产品,除了具备调节室内温度的功能,还兼具加湿、除臭、杀菌、净化、空气清新等其他功能。随着相关技术指标的快速提高,空调的下一步发展就是不断整合一些小型电器的功能,而最终成为调节室内空气环境质量的集大成者。
由此看来,空调要成为调节室内环境的整合平台,必须先具备强大的技术和功能。像美的等空调品牌企业,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空调产业“3C”化的端倪。市场也迫切需要整合消费价值导向的技术创新产品问世,以此重新定义并规范标准,来引导中国空调行业进入一个全新的竞争格局。
信息来源:海峡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