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呼吸的建筑”:拒绝空调
如果说,十年前空调曾经作为中国家庭的“三大件”之一,被普通百姓视为财富和生活品质的象征,那么十年后的今天,这种观点或将被改写。
如果说,十年前在长沙这样的火炉城市,人们觉得夏天会很难熬,那么十年后的今天,呆在屋子里的人们即便没有空调和电扇的陪伴,或许也能生活得很惬意。
8月21日的长沙,一座三层的钢结构建筑在一天内神奇般地拔地而起。这座被远大空调有限公司总裁张跃称为“会呼吸的建筑”,正安静地置身于远大城内,接受着来自各地参观者的目光,昭示着平凡身躯所散发出的无限魅力。
远大节能公司总经理傅立新向记者介绍,这座“会呼吸的建筑”看似平常却并不一般,它所拥有的亮点,在中国恐怕难以找到第二座建筑能与之“争奇斗艳”。
首先,这座建筑在建造过程中几乎不产生任何垃圾。其数百个部件均在工厂制造,现场只有装配工作,既无“土建”也无“装修”。比较而言,一座同等尺码的传统建筑大约要产生30吨的建筑垃圾。
其次,这座建筑的抗震设计按照8度进行设防,而长沙当地的建筑大多只有6度设防。建筑中所有承重承压部件可轻易揭开外表,供相关人员进行内部检查,不留任何隐患。钢结构建筑对火因比较敏感,人们还为之专门配置了喷淋灭火系统。
再其次,这座建筑十分节能。建筑墙体和屋顶均采用170毫米聚合发泡材料保温;窗户采用三层玻璃塑框窗,并设有自动窗外遮阳和自动窗内隔热装置;通风采用热回收新风机,利用排风的冷(热)量给新风降温(升温)。屋顶的设计也别具匠心,建筑内空调和卫生热水能源都主要取自屋顶——看似平常的太阳能集热板。
最后,这座建筑还拥有洁净的“内心”。傅立新介绍说,其室内的通风效果极佳,每小时可彻底换气3次;采用远大独创的带有静电除尘器的新风机,室外脏空气经过机器进入室内时,99.9%%的尘埃和细菌都将被过滤。
作为一家知名的非电中央空调制造企业,这座建筑或许预示远大未来一个崭新的发展方向,即便张跃本人不断否认外界关于“战略转移”的种种猜测,但是有更多人相信,这将成为远大“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座“会呼吸的建筑”完全体现了张跃的“建筑理念”:舒适、安全、健康、节能、省材、耐用、用途易变、可回收、社区化。有人告诉记者,张跃的观点向来尖锐:他认为,一座看上去很炫却能耗很高或室内空气很糟的建筑,好比一幅油画赝品,一钱不值。上半年,张跃受联合国环境署主任之托,起草了一部《全球建筑节能准则》,如今“会呼吸的建筑”的落成,或许能证明他已成功地迈出第一步。本报记者 赵君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