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空调长沙大战谁胜谁负——最终裁判仍是政府?
2005年03月26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燃气空调却无法制造出像目前的窗机那样廉价的空调来。因此有关专家认为,虽然燃气空调在相同面积的制冷成本比电空调要低,但这种中央空调仅适合大面积的住户安装,难以进入寻常家庭,同时电空调购置的成本低,如果没有政府的介入和引导,燃气空调很难拥有市场优势。
春节前湖南的限电刚结束不久,春节的一场冰冻,又令湖南不得不面对限电,缺电成为湖南难以回避的一个话题,而目前公认“电荒”的罪魁祸首是电空调的普及。电力空调的耗电量一般占到了高峰期总用电量的50%以上。湖南虽然有国内最先进的燃气空调生产基地,但由于没有利用天然气,燃气空调和电空调的市场争夺战一直是“西线无战事”。然而川气入湘的日子临近,气、电的火药味逐渐浓了起来。
最肮脏的和最清洁的能源之争
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最清洁的能源。据有关资料,天然气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仅为煤的50%和20%,污染为石油的1/4和煤的1/600。
燃煤发电则被称为最肮脏的能源之一。环保学者吴辉举山西大同二电厂为例对记者说:“这个电厂装机容量不过120万千瓦,一天要烧掉1万吨煤炭。而我国目前火力发电的平均发电煤耗为375克/千瓦时。一个12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厂,一年的煤耗量是400万吨。二氧化硫日平均浓度的三级标准是0.25毫克/立方米,当这个浓度达到0.3毫克/立方米时,就会对农作物产生危害。煤的含硫量一般在1%~2%之间,以1%的低硫煤计算,一个120万千瓦的发电厂一天烧掉100吨硫,生成并排放二氧化硫200吨,可以污染600立方千米的大气。如果考虑到二氧化硫比空气重,是贴着地面走的,那么其污染的范围一天可以达数千平方公里。”
而据了解,目前湖南有8个100万千瓦以上的火力发电厂,且湖南的煤炭含硫量较高。湖南省环境保护局污染处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湖南每年产生的80~90万吨二氧化硫中,有一半是火力发电厂排放的。”
据华盛顿世界观察研究所在1992年发表的一项报告称,每向大气中排600万吨二氧化硫,就会让100万平方公里土地变成不毛之地。
同时火力发电向大气中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也成为大气杀手之一。有关专家对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火力发电每发电1千瓦时排放二氧化碳0.8~2.5公斤,装机容量1万千瓦的火力发电站,以1年发电时间3600小时(150天)计算,全年的发电量是3600万千瓦时,这样规模的火力站一年排放二氧化碳将达到2.88万吨~9万吨。8个100万千瓦的火电站排放多少二氧化碳可想而知了。
因此从环保来说,利用天然气的燃气空调比电力空调更具有大的发展空间。但近10多年的气电之争,结果却出人意料。
气电的长沙之战开启
据有关资料,电与气的争夺始于1994年燃气空调在北京首次投运。1997年,陕西天然气引入京津地区后,燃气空调在京津地区得到较快发展。1997年和1998年京津地区燃气空调销售额约占中央空调主机销售总额的30%。1999年,因工业用电锐减使电力出现了相对富余,电力企业实施了一系列的优惠售电措施。而城市大部分燃气企业正处在企业改制过程中,造成1999年和2000年燃气空调销售下降,电力空调的销售大增。
在此期间,由于长沙尚未输入天然气,因此一直处于气电之争的外围,电力空调占有绝对的上风。而天然气入湘,再加上近年持续缺电,因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长沙的气电大战为期已经不远,而且将比其他城市激烈。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从湖南本土的特点来说,湖南的水火电之比大致为各占50%,这相比目前国内大多数省市火电占70~80%、水电为20~30%的情况,处于失衡状态。因此湖南本身有加快发展火电的理由和空间。事实上近年湖南新建的火力发电站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上都可以找到这样一句话:“由于我省水火电比例严重失衡,因此……”
而从电力建设方来看,目前国内的大型电力企业如华能、大唐等事实上急于进行抢点布局,以便于就近上网,构筑完善的销售终端。这与中石油和中石化近年抢购加油站是一个道理,因此各大电力企业争夺湖南市场近年将相当激烈。
同时湖南电力紧缺成了大力发展火电最有效的催化剂。早在2003年底,湖南省就曾有一批火电站蜂拥而上。据报道,2003年下半年出现“电荒”后,湖南各电力企业纷纷扩充自己的地盘,不少厂家一上马就是60万千瓦的机组,并且一个还不够,两个机组一齐上。2004年5月,湖南省发改委和湖南省电力公司对此进行了专项调查,才使这股电源投资热有所缓和。
可见湖南发展火电应用电空调具有相当的优势。而湖南的天然气类燃气空调目前尚无法应用,据悉,要到2005年8月,天然气才能进入长沙。但由于远大空调是目前国内第一流的生产燃气空调的企业,又处于湖南本土,早在2004年7月,远大空调湖南区的经理就向有关政府部门递交了报告,期望政府倡导鼓励使用燃气空调,已经拉开了与电空调一决雌雄的架式。因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相比火电占绝对优势的京津陕等地区,湖南的气电之争将更为激烈。
鹿死谁手
美国人曾做了一项研究,认为“在需求侧合理地选择终端设备,通过适当的管理来提高用户的用电效率,减少电量消耗,降低电力需求,其经济效益比投资新电厂来的高得多”。
因为需求侧管理具有巨大潜力,所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叶荣泗教授将其称为继水力、电力、核电和可再生能源之后的“第五电力源”。
而用燃气空调替代电空调则是应用“需求侧管理”最重要的内容。
这种管理是如此进行的,举北京市为例,有关专家对记者说,一方面,煤改气工程使得燃气管网大量增加;另一方面,天然气的使用只在冬季的4个月,冬季与夏季的用气比值是1∶6,这就是说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和用户的终端设备都是为这个最高负荷准备的。造成整个燃气管网的投资建设居高不下,综合利用率低。而电力恰好相反,夏季电力频频告急,天然气却不能得到更好的利用,又由于贮存成本过高,不得不白白浪费掉。燃气空调替代电力空调,能够使电力与燃气达到均衡发展、削峰填谷,不仅节约了能源,又保护了环境。
近年,世界各国都大力推行类似的“需求侧管理”改造能源结构。而长沙2005年8月供气第一年合同用气量为8000万立方米,有足够的天然气用于燃气空调。可见从理论上来看,燃气空调有可能在近年展开大反攻。
从火电的投入成本来看,据湖南省环保局污染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近期湖南的火电厂大多在进行脱硫改造。而据了解,增加脱硫装置,平均每千瓦时电的成本将增加8分钱。以株洲电厂两个60万千瓦机组的规模来看,投资将近1个亿,每年的运营成本也在1000~2000万元。因此电力企业成本将逐年上升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如果再加上2月16日《京都协议书》生效,中国迫于世界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国的压力,对火力发电进行进一步限制,火电企业成本投入更高也不是不可能的。看来现实也迫使电力开始放缓,这也给了燃气空调东山再起的机会。
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朱成章教授说,“目前国家建设一千瓦负荷的电网投资达到9200元,而购买一台一千瓦的电力空调只需要一千多元。虽然电力公司亏损相当严重,但由于是国家投资,也就没有人计较这种亏损了。”而据了解,燃气空调却无法制造出像目前的窗机那样廉价的空调来。因此有关专家认为,虽然燃气空调在相同面积的制冷成本比电空调要低,但这种中央空调仅适合大面积的住户安装,难以进入寻常家庭,同时电空调购置的成本低,如果没有政府的介入和引导,燃气空调很难拥有市场优势。
看来延续了10多年的气电之争仍然纠缠的是个老问题,即环境与发展的矛盾。至于谁胜谁负,最后的裁判可能还是离不开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