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冰箱压缩"变更为"海立股份",主业转向空调生产
2001年07月14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6月28日在上海举行的“冰箱压缩”2000年度股东大会上讨论通过了两件事:一是将股票名称由“冰箱压缩”变更为“海立股份”,上海冰箱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 "上海海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二是拟增资发行不超过7000万股A股,募集约9亿元资金,用于增资旗下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上海森林电器有限公司以及组建压缩机工模具加工中心、上海海立特种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等。
冰箱压缩为何更名?
冰箱压缩更名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的主营业务已经发生“质变”。“冰箱压缩”1992年由上海冰箱压缩机厂改制上市,当时公司的主营业务是生产冰箱压缩机。时过境迁,如今的“冰箱压缩”早已名不副实,空调压缩机已取代冰箱压缩机成为占公司销售收入90%以上的“当家产品”,而冰箱压缩机所占比例已下滑到不足5%。
没有简单地由“冰箱压缩”变更为“空调压缩”,恐怕是企业“吃一堑,长一智”的结果,因为市场风云莫测,说不准哪一天空调市场又呈饱和。据介绍,新名字“海立”二字,英文名称意为“高品质”,中文寓意则为企业从上海站起向海内外市场辐射扩展,且这个名字与已注册的压缩机商标相一致,有利于产品扩大影响、树立形象。
“一美元”收购意欲何为?
2000年10月,冰箱压缩以1美元价格收购了日本三菱电机手中持有的森林电器50%的股权。上海森林电器有限公司是1997年冰箱压缩与日本三菱电机各出资50%组建的。收购完成后,冰箱压缩成为森林电器控股69%的大股东。同时,冰箱压缩接受森林电器的3亿元债务--三菱电机为森林电器提供的债务担保。冰箱压缩承诺对森林电器进行全面技术改造和产品调整,并利用另一子公司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的销售体系扩大森林电器的销售。
以生产旋转式冰箱压缩机为主的森林电器,在市场竞争加剧、产品需求不旺的情况下,已连续出现每年高达6000--7000万元的巨额亏损,现状堪忧。不然,日本三菱电机不会将森林电器以1美元的象征性价格拱手送给冰箱压缩。
但是,接手一个包袱企业,同时还要承担巨额债务,对上市公司而言无疑要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这是否是明智之举?
据介绍,重组后森林电器的主营产品将由冰箱压缩机变更为俏销市场的空调压缩机。冰箱压缩有关人士表态,主营业务调整后森林电器可以给上市公司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
在1美元收购发生前,与此相关的一件事引起记者兴趣。2000年8月,冰箱压缩以自有资金向大股东上海轻工控股(集团)公司回购国有股4200万股,上海轻工控股(集团)公司承诺用“冰箱压缩”向其回购国有股份所得款项受让“冰箱压缩”投资的上海森林电器有限公司31%的股权。价格大抵在9500万元。理由是上海森林电器自1997年成立以来连续亏损,对“冰箱压缩”业绩影响较大。
这可以理解为冰箱压缩利用回购国有股的机会剥离不良资产,通过减持“森林电器”股权使冰箱压缩增强再融资的能力。
虽然回购国有股不可避免地使公司净资产负债率有所上升,但由于净资产减少,反而将使各项利润有所增长。这就为冰箱压缩重新获得配股增发资格乃至重组提供了前提。
“森林”成长为增资扩股提供依据
冰箱压缩收购森林电器股权后,把森林电器的经营方向调整为以小型空调压缩机、除湿机压缩机为主。上海日立则把生产能力集中于高附加值和市场竞争能力更强的空调压缩机紧缺机种。
冰箱压缩董事会认为这样对生产和市场的合理划分有利于公司扩大空调压缩机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由冰箱压缩控股67%的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亦为空调压缩机专业生产厂家,去年产销310万台空调压缩机,已连续五年雄踞国内空调压缩机市场份额榜首。冰箱压缩董事会认为,对上海日立和森林电器的空调压缩机产品系列、规格、技术进行整合,可有效防止两公司之间的同业竞争。
据介绍,目前森林电器的技术改造计划已得到顺利推进。空调压缩机的生产能力由2000年的40万台快速增长为眼下的70万台,在增资扩股完成后,今年年底可望达到100万台的生产能力。森林的供货客户也已由海尔、美的等9家扩展至科龙、日立凉霸、海信、夏普等16家。
日前,从上海森林电器经营情况报告会上传出信息,森林电器销售已整体纳入上海日立,终结了森林电器自成立以来无盈利的历史。今年一季度森林电器销售压缩机33.9万台,销售收入达到1.22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619%和614%,从2月份开始实现盈利,3月份即实现利润158万元。
这些数字为冰箱压缩刚刚提出的增资计划提供了“说服力”。
冰箱压缩有关人士认为,这为目前“等压缩机下锅”的空调行业“争取了宝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