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价寒流突袭空调市场
2001年11月08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今年下半年的空调市场可以说是风波迭起。先是9月底10月初,新科与乐华相继推出了999元与998元的两款空调互相叫阵;10月底,业内素不知名的迎燕更在广州市场上推出了一款666元的分体冷暖空调,这无疑使正处休眠期的国内空调市场掀起一阵涟漪。有好事者更是声称,此举会对海尔、科龙、美的等国内空调巨头新近启动的精品空调策略提出挑战。
据悉,应对迎燕的降价,已有一些空调厂家作出了回应。首先跌破千元大关的新科表示将在11月底推出第四代变频空调;TCL声称将会全线降价40%以抢夺广州市场;华凌同样有意在近期推出最大降幅达710元的5款空调。一场空调大战似乎又将打响。
降价真的能为空调业的明天闯出一条活路么?
降价:赔本赚“吆喝”
目前,我国空调企业已达500余家,但有实力的企业并不多,行业平均利润率勉强维持在5%—10%左右。考虑到品牌因素,一般情况下,一匹单冷空调市场售价约在1500元—2500元,冷暖空调约在2200元—3200元。迎燕此次进军广州,推出666元的分体空调,各厂家及销售商一致认为其是炒作。就连迎燕销售公司总经理陈振庭面对记者也显得格外坦诚:“是炒作,低于1000元以下的空调是做不出来的,低于成本的肯定是炒作。”最先推出千元以下空调的新科公司负责人也表示,“千元以下肯定低于成本价。”
不赚钱为什么还要卖呢?一位空调行业的资深人士对此作了解释,这其实就是一种赔本赚“吆喝”的行为。生产商赔本销售,其目的不在于销售商品,而是吸引经销商的目光,促使经销商在淡季打款,补充资金。
消费者:千元空调能放心吗?
业内人士指出,千元以下的特价空调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特价机:这种机通常都会限量供应,大多时候会有价无市,企业是希望通过以低于成本价的方式来制造市场噱头,以获得与广告同等效果。这种情况一般都会发生在市场淡季。
处理机:为了清理库存或是把有质量瑕疵的产品卖出去,一些企业通常也会把产品降价销售。消费者要特别留意产品的生产日期。
二手机:这主要出现在旧货市场,但也不排除个别利欲熏心的商家以旧充新欺骗消费者。
拼装机:由于空调市场有很大潜力,受利益驱动,广东、江浙一带出现了不少靠拼装空调为生的小企业,这些作坊企业制造出来的产品成本要远远低于正规厂家,因而在某些欠发达地区有一定市常据中消协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消费者对空调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投诉明显增加。这与一些不具备生产能力的中小企业盲目上马和一些企业在售后服务上拖泥带水不无关系。所以,消费者应该对低价空调保持清醒的认识。
来年空调:价格战绝非主流
迎燕此次以超低价位推出分体空调,无疑是想效仿前辈做法,借此搅局,抢占市场,扩大知名度。但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空调生产企业以降价策略抢占市场,未必都能奏效,甚至还可能会使企业陷入尴尬的境地。
企业首先要面临品牌的考验。在空调市场还未严重饱和的情况下,大企业是不会轻言降价的,相反,会有一些知名度不高的企业使用特价等短平快的手段来进行一些短线搏杀。久而久之,消费者对这种企业会形成惯性认识,认定搞价格战术的并不是什么含金量高的品牌。而实际上,低价策略也会极大损害企业形象,低档次形象一旦形成,即使结束低价策略,仍然将无法获得市场认同。
其次,企业要面对发展难题。将成本为2000多元的空调以666元或更低的价格卖出去,这种赔本赚“吆喝”的做法虽然省了一定的广告费,也赢得了一定市场份额,但俗话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企业为此所受的长远损失可能根本无法估量,研发、质量管理、售后服务等基础费用将无法得到保障,企业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
企业:小心弄巧成拙
在感受了彩电业降价大战的残酷之后,空调行业的众多企业已意识到一味地降价并不能促进行业的发展,反而会使整个行业面临困境。对此,一些大的空调生产企业纷纷确定了走技术和质量的路线,而不是靠低价“炒作”。业内人士分析,降价绝非是来年空调业的主流。
首先,价格战降低了行业进入门槛,导致了大量低价劣质产品流向市常一些业内人士对此表示忧虑,如果空调整体价格继续非理性大幅下降,消费者将无从辨别正规厂家的产品与作坊产品之间的区别,这将导致正规企业迅速丧失在部分中小城镇的市常其次,价格战将使空调行业的结构性不合理进一步加剧,并使大量企业面临亏损境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空调品牌已从两三年以前的50余个增加到了现在的500个左右。虽然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作坊企业的产品,但是一些正规家电企业盲目进入,则加剧了整个行业走向无序的危险。后来者常采取价格战等低层次的竞争手段来抢占市场份额。如果一些老牌空调企业也因此加入价格战,彩电业困境将很可能在空调行业重现。
记者日前从美的、海尔等空调老大处更是获悉,入世在即,几家巨头来年的策略,竟不约而同是主打精品策略,并力求提高空调行业进入的门槛,真正为消费者提供质价皆优的好空调。尽管不断有小品牌空调企业抛出所谓“500元成本论”,但最终主流空调不为所动,从而避免了彩电业因价格战导致整个行业全线亏损的覆辙。
记者有理由相信,中国空调业发展已几近成熟,来年大规模的空调降价战不太可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