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海全力推进清洁生产
2005年以来,内蒙古乌海市高度重视清洁生产工作, 将实施清洁生产作为进一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减缓资源的枯竭,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减少污染,促进工业污染防治由末端治理向预防为主和生产全过程的转变,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和构建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支撑,认真抓好技术指导、政策扶持、队伍建设和强制审核等工作,在企业层面全力推进清洁生产工作。
为指导全市的清洁生产工作,在认真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市政府出台了《清洁生产实施意见》,成立了由分管市长任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清洁生产领导小组。召开了“全市清洁生产动员大会”,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管理者特别是法人责任意识。为扶持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工作,乌海市加大了资金扶持力度,全市技改资金、排污费治理资金的使用向清洁生产技术和项目倾斜,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予以减免所得税、增值税和优先发放贷款。严格了对新建项目的审批管理,要求基本建设及技术改造项目优先选择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最大限度地减少技术和产品的环境风险,并在建设项目可研阶段得到落实。对使用限期淘汰的落后工艺和设备的建设项目,环保部门不予批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推进清洁生产,开展审核工作是关键。为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的清洁生产审核队伍,乌海市加大了清洁生产审核人员培训和队伍建设,多次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参加国家及自治区级生产审核员的培训。加强了与国家清洁生产审核中心的联系,通过努力,国家清洁生产中心已同意与乌海市建立长期的协作关系,定期为其培养专业人才。2005年10月全市第一批专业人员已到国家清洁生产中心进行为期6个月的挂职。今后将每年选派技术人员到国家和先进地区挂职。邀请了国家清洁生产中心的段宁院长来乌海市就“如何进行推进清洁生产”进行专题讲座。通过努力,作为乌海市的清洁生产的技术支持机构——乌海市环境科研所经自治区工业办、环保局审核,已取得正式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咨询服务资格。为使清洁生产这一全新的理念在我市真正“开花结果”,在清洁生产工作的推进过程中,乌海市按照“企业为主、先点后面、突出重点”的整体思路,以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为突破口,对沿黄企业、焦化、电力、建材等重污染行业全面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2005年,在细致的摸底调查的基础上,提请自治区确定了西水创业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为第一批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并在《我日报》进行公布,接受公众的监督。为督促企业按要求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执法及技术人员多次深入企业,向企业法人宣传开展清洁生产的意义、法律责任,并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对未按期公布排污情况的企业及时下达了《限期整改》及相关法律文书。截止目前,已有3家企业在报纸公布了企业排污状况;3家企业成立了以法人为组长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领导小组;2家企业已委托中介机构开展清洁生产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