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空调冷冻年平静开盘
2007空调冷冻年度在平静中开盘了,相对往年行业的观望气氛比较浓烈,不论是渠道还是厂家显得都比较低调。这恐怕与目前一些厂家甚至媒体把已经过去的2006冷冻年度定性为灾年有着一定的关系。
回首2006冷冻年度,空调行业的确经历了原材料的大幅度涨价、渠道的强势整合、旺季不旺、整体销售量萎缩、众多品牌陷入调整等诸多问题。因此,面对行业错综复杂的问题,很多舆论将2006年定性成了空调灾年。面对行业出现的诸多问题,尤其是很多对行业发展不利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看待呢?笔者与很多业内人士作过交流,大家普遍感觉到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客观事实,但这些问题都是表象,不能因此就说明行业陷入了困境。而应该把其看成为行业发展不可避免的过程,需要我们共同探讨并加以解决。
问题一:怎样看待销售量出现下滑
今年出现的销售量下滑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但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从1999年开始空调行业就开始了一轮高速发展。每年市场容量平均以超过30%的幅度递增,经过6年,市场容量由1999年的750万台增长到2390万台。空调的消费量已经被大大的释放,在高速增长后出现一定的回落时属正常;二是以北京、上海、广州、南京为代表的一级城市的空调普及率超过70%,已经接近饱和状态。可是近几年的发展势头看涨的乡镇为代表的三四级市场,受制于消费理念、市场分散、居室不配套、售后服务难度大等因素限制,短期内的增长还无法弥补一级市场的衰退。三是2006年空调产品的平均价格水平有所提高,造成了一定的需求减少。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价格下跌需求上升,价格上涨需求减小”,这一条颠扑不破真理。2006年由于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导致的平均价格水平上涨是无法避免的,由此造成的需求相对减少应该看成是正常的。
因此,我们从上述三个方面的原因来看,今年出现的整体销售量的下滑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完全没有必要因此而动摇我们长期看好我国的空调市场。毕竟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处于长期的上升通道里,这是支持我们空调市场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只要这一基本条件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有理由长期看好国内的空调市场。
上一页1234下一页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