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魂铸重器 访美的中央空调夏伦熹博士
夏伦熹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留学生,上海交通大学的硕士,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博士,华盛顿大学的EMBA,参加过NASA(美国太空总署)的航天动力实验项目,是中国政府特聘的能源与环境保护政策的专家顾问,上海同济大学客座教授。毫无疑问,以夏伦熹渊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国际企业管理经验,是当今空调制冷(HVAC)行业中的顶级专家。
在2011年加入美的任中央空调的技术副总裁之前,夏伦熹博士已经在美国特灵空调总部工作了20多年,担任过特灵空调亚洲技术副总裁,研发中心总经理,美国英格索兰集团全球氟机(Ductedless)副总裁。对于在美国留学和在美国跨国公司工作的这30多年,夏博士有很深的感触。
美的中央空调夏伦熹博士
众所周知,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政府为了加快四个现代化建设,向世界银行贷款,送了不少人才去先进国家留学,夏伦熹就是其中的一员。刚到国外,有些人觉得中国大陆留学生比台湾、香港的留学生要低一等。夏伦熹他们这批人通过短暂的努力,以优异成绩去摘掉这个“有色眼镜”。毕业后,夏伦熹在美国的跨国公司从事技术工作,他和他的团队获得了几十项美国和中国的技术发明专利,很快就从工程师迈入公司管理领域。据夏伦熹介绍,他曾负责过所在公司在巴西、澳大利亚、法国、中国等国家的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销售渠道的建设和管理,并使其公司的业绩在三年内得到了成倍的增长。而这些对夏伦熹来说都是很美好的回忆。
最后,夏伦熹辞掉了这份令人羡慕的稳定工作回到中国。对此,有很多人表示了不理解。但夏伦熹表示,钱学森先生是他的榜样。“钱老是清华大学第七届庚款留美学生,1955年,钱学森先生放弃优越的条——顶着美国政府巨大的压力回到祖国。我当年出国留学时,国家还很困难,是向世界银行贷款培养人才。我在美国积累了多年,一直想在有生之年为国家、为民族的工业发展尽我力所能及之力。中国虽然是世界空调制造大国,但大型中央空调领域还是由外国品牌长期独占,中国自己的机场、五星级酒店、大型写字楼等也用的是国外的中央空调。我的愿望是让中国制造的大型中央空调跻身于世界品牌的行列。”
夏伦熹透露,辞掉之前英格索兰/特灵公司的工作也经历了一番周折,最开始英格索兰/特灵公司不同意,一直设法挽留他,并愿意提供其它机会。英格索兰集团总裁还找他谈话, 经过反复谈判,最后夏伦熹与英格索兰/特灵公司签订了1年的禁业协议才得以离开。
夏伦熹博士的吸收机全降膜技术发明专利证书
回国后,夏伦熹立志要为中国暖通空调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最终,他选择了加入美的。夏伦熹认为,美的中央空调是中国空调行业的龙头企业。美的重庆制冷设备工厂早在1956年就生产了中国第一台离心机,是有光荣历史及技术沉淀的制造基地。其次,美的整个企业的使命感与执行力都非常强,充满朝气。美的也有很开放的企业文化,这里聚集着许多国内外的优秀人才,有美国、韩国、日本等国的工程技术专家。他认为美的是一个国际化的中国民族企业。
至今,夏伦熹已在美的中央空调工作了4年多。夏伦熹表示,经过这几年的努力,美的中央空调水机产品无论在性能还是质量上与国外一线品牌相差甚微。有些产品还优于他们。美的制造的超高效降膜离心机,能效高于国内外的任何厂家;空气源螺杆热泵,解决了冬季频繁除霜造成的时冷时热问题;最新研发的变频直驱离心机等产品连续几年获得了国家颁发的创新奖。在国际上,美的也得到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像希尔顿、万豪、香格里拉等五星级酒店,泰国曼谷机场,新加波樟宜机场,雅加达机场,迪拜购物中心等都用的是美的中央空调。美的制造的中央空调正一步步走向了世界,市场份额也在逐步提升。 而这些进步都让夏伦熹感到由衷的鼓舞。
尽管美的中央空调这几年在中国市场发展迅速,稳居中国暖通行业主导品牌之列。但从全球的销售总量上来看,美的中央空调与老牌的外资企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夏伦熹博士在中国第一次提出“大温差小流量”概念的学术论文
对此,夏伦熹并不否认开利、特灵等这些老牌空调企业所拥有的上百年的研发历史与市场口碑,但他认为,中央空调的发展不会是停滞的,美的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智能化跨跃式发展。“我们将使用系统设计选型软件,可以快速生成满足客户个性需求的方案,数据会自动传输到工厂的智能生产与管理环节,量身定制产品的生产周期得到大幅缩短。我相信,在这场工业4.0制造的竞赛中,美的已经走在行业的前面。”
夏伦熹向艾肯空调制冷网表示,他之所以有把握美的肯定能赢得这场工业比赛,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美的推出的新一代的MC系列机组,采用全降膜换热器,使能效达到行业最高,冷媒充灌量最少,能为客户获得绿色建筑评分。 其次,美的中央空调已从单一设备制造拓展到空调系统及智能控制,为客户提供更舒适健康、节能环保、安全可靠、远程服务全方位解决方案。
对于2016年及以后中国暖通行业的发展,夏伦熹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减速,新楼的建造速度也会放慢,中央空调市场自然会萎缩,行业难免出现产能过剩,市场竞争也会变得更激烈。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新的机会出现,比如南方供暖、数据中心、老系统节能改造以及海外市场等。夏伦熹表示,只要不惧怕竞争,有快速反应能力和国际化的新思维,美的中央空调一定能在转型中获得成长机会。
(史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