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效标识要重整空调产业
从3月1日起,中国生产、销售、进口的家用空调和冰箱这两类电器将率先贴上带有“中国能效标识”字样的标签,以标明自己的节能程度。
“有意思的是,随着天气的转暖,往年这个时候正是空调生产厂商为了预热市场大打概念战、口水战和价格战的时候,今年能效标识的实施,除了科龙象征性地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以外,其他一向善于借概念炒作的空调厂商还鲜有动静,为什么空调企业集体失语呢?”在采访中,一位有多年空调产业经验的专家,都对今年的空调产业形势有些不明白。
“今年,空调产业肯定是大调整的年度,空调业整体利润的下滑、去年庞大的产业库存、以往价格战伤了的元气、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空调能效标识的实施,都给今年的空调产业带来了不确定的因素。用‘淡季艰难、旺季难测’来形容今年的空调产业形势真的十分贴切。但无论如何,空调业不会在沉默中死亡,而只能在沉默中爆发。”澳柯玛集团空调器事业部部长刘家新的一番话,道出了空调产业界人士的心声。
■能效标识制度并未延迟实施
去年9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质检总局联合颁布了空调行业强制性国家能效新标准。新标准将空调能效分为五个等级,并规定,从今年3月1日起,空调必须贴上能效等级标识,能效比低于2.6(能效标识的5级)的空调禁止销售。新标准采取“备案制”,企业可以自己检测,或者委托第三方独立机构来检测,然后把检测的结果到授权机构备案,国家有关部门再将这些结果进行公告。按照能效管理标识管理办法,按照能效比将空调分成1到5级,1级最节能,5级能效最低,低于5级的产品不允许生产和上市销售,从3月1日起空调企业需要在产品上加贴能效标识,告知消费者其能效水平等级。
然而,记者在国美、大中等主要家电卖场看到,除了少部分品牌如科龙、澳柯玛、美的等品牌的产品贴有能效标识外,许多品牌的产品尚未加贴能效标识。
“我们听说,由于空调产品库存量相当大,能效标识制度可能延期实施,很可能延期到9月1日。”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空调生产企业负责人向记者如此表示。
“事实上是这些企业理解有误。强制执行的空调能效标识制度已经正式在3月1日如期实施,3月1日后空调生产企业不能再生产能效标识在5级以下的产品,但考虑到空调在流通渠道还有将近1000万台左右的库存,我们曾经给国家质检总局提交了一个报告,希望是在3月1日之前生产的库存产品,可以推迟半年执行能效标识制度,也就是说销售期限延长半年,之后的产品如果能达到5级及以上标识的,补贴能效标识及备案,产品质量达不到5级标识的,就要更换零配件,以达到最低标准。但是,是否真的延长到9月1日,还有待国家发改委、国家质检总局的文件予以最终确定。在此之前,必须严格执行此制度。”该能效标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标准化研究所一位负责人向记者如此表示。但她进一步表示,该报告已经由国家质检总局以公文的形式送交国家发改委会签,最后能不能正式发文、日期是不是9月1日,目前还没有结果。
信息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