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淡季”不太平 白家电产业涌动扩张潮
2004年11月11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编者按:就在白家电业的“秋冬淡季”,一股产业扩张的暗流正四处涌动。有TCL、长虹新军发出向第一集团的挑战,也有海尔、美的与格林柯尔白家电巨头加紧资本并购,更有外资品牌的横枪杀入。这些都预示着明年白家电市场的竞争将出现不可避免的“火并”。
伴随阵阵冷空气的南下,以空调、冰箱、洗衣机为代表的白家电业迎来了自己的“秋冬淡季”。但今年整个行业并不平静,一股产业扩张的暗流正四处涌动,透出行业大战前调兵遣将的紧张气氛。
新军叫板行业老大
作为白家电业新军,TCL无疑是今年的一匹黑马。继11月4日与东芝合资在南海建设冰箱和洗衣机制造基地后,TCL前天又北上深入国内白家电老大海尔的“老巢”青岛,重组威士电器,投资近亿元圈地400多亩建设工业园,计划首期年产TCL品牌的冰箱50万台,瞄准国内中端市场和部分出口业务。
尽管TCL集团高级副总裁袁信成否认这是在向海尔发出挑战书,但在业内人士看来,TCL此举至少向外界表明其夺取国内家电市场前三的雄心。据悉,TCL近期还将新建一个冰箱洗衣机制造基地,以解决制造瓶颈的问题。
无独有偶。长虹新帅赵勇上台后,也把“手术刀”放在了空调业务上,一是组建中国营销公司及海外营销公司,二是聘请原乐华空调常务副总为代表的技术、营销精英,三是给予分公司总经理独立的财权及人事权,并高调提出要在短期内杀入第一集团军阵营。
巨头重划势力版图
面对TCL、长虹这些白家电后起之秀的崛起,目前海尔、美的与格林柯尔三个白家电巨头也抓紧加高“城墙”,并不约而同选择资本并购的手段。就在TCL与东芝合资同日,刚刚以不到2000万元接盘合肥美泰克荣事达冰洗生产线后,美的又出价2.3亿元击败TCL、科龙、惠而浦及以色列ELCO集团一举拿下冰箱企业华凌。
而资本并购高手顾雏军再施“金蝉脱壳”的手腕,旗下的科龙刚刚以2亿元的代价入主中山威力,不仅使格林柯尔系成功进入洗衣机领域,还换得价值10亿元的土地储备。
作为白家电业第一品牌,海尔虽然没有太多的亮点,但其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早在四年前就为企业在海外的资本扩张埋下伏笔,注资白电产业、借壳海尔中建登陆港股市场有望在年内实现。
外资加速挺进中国
在这样一股产业扩张潮中,外资品牌也不甘示弱,并刺激了中国企业的神经。试图东山再起的东芝借道TCL的渠道网络,在南海投资3000多万美元,新建年产200万台冰箱和150万台洗衣机的制造基地。此外,松下宣布斥资19亿元在杭州打造工业园,以便能够在2007年会计年度内,使中国市场销售额翻番增至700亿元人民币。
另一白电巨头伊莱克斯今年决定在中国投入近4亿元用于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并分别在贵阳和长沙建立面积达2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和洗衣机生产研发基地。一些新兴资本也开始横枪杀入。新加坡丰隆亚洲公司日前收购了冰箱四大家族的新飞49%的国有股权,从而跻身中国市场,并有意在入主后拿出25%的股权转让给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深圳特区报刘伟)
●相关报道
竞争转向规模比拼
据中国家电协会副秘书长徐东生透露,今年前9个月,中国冰箱产品出口接近1000万台,增长迅猛,庞大的市场无疑成为企业洗牌的基础。有资料显示,目前物流费用已占白家电成本的4%-6%,因此产业布局改变了过去的集中一地再向全国辐射的模式。
TCL白家电负责人石碧光就分析说,市场决定了白家电产业格局无所谓企业进入的时间先后而定,TCL冰洗产业实现超常规发展的主要机会,一是透露与国际品牌合作提升技术和优化产品线,其次就是通过行业重组快速实现规模裂变。而格林柯尔董事局主席顾雏军表示,产业规模化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规模化作保障,才能赢取上下游供应商、经销商的基本信任,“规模化与大定单相互依存甚至垄断”,因为谁都害怕失去对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陆刃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些资本大鳄的操作将促进生产资源的整合,从而使白家电行业从平衡走向失衡再走向新的平衡。几年前,中国的彩电就开始了痛苦的洗牌,由最初的近80个品牌淘汰成现在的10余个,显然白家电行业还需经历系列的“磨难”。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
伴随阵阵冷空气的南下,以空调、冰箱、洗衣机为代表的白家电业迎来了自己的“秋冬淡季”。但今年整个行业并不平静,一股产业扩张的暗流正四处涌动,透出行业大战前调兵遣将的紧张气氛。
新军叫板行业老大
作为白家电业新军,TCL无疑是今年的一匹黑马。继11月4日与东芝合资在南海建设冰箱和洗衣机制造基地后,TCL前天又北上深入国内白家电老大海尔的“老巢”青岛,重组威士电器,投资近亿元圈地400多亩建设工业园,计划首期年产TCL品牌的冰箱50万台,瞄准国内中端市场和部分出口业务。
尽管TCL集团高级副总裁袁信成否认这是在向海尔发出挑战书,但在业内人士看来,TCL此举至少向外界表明其夺取国内家电市场前三的雄心。据悉,TCL近期还将新建一个冰箱洗衣机制造基地,以解决制造瓶颈的问题。
无独有偶。长虹新帅赵勇上台后,也把“手术刀”放在了空调业务上,一是组建中国营销公司及海外营销公司,二是聘请原乐华空调常务副总为代表的技术、营销精英,三是给予分公司总经理独立的财权及人事权,并高调提出要在短期内杀入第一集团军阵营。
巨头重划势力版图
面对TCL、长虹这些白家电后起之秀的崛起,目前海尔、美的与格林柯尔三个白家电巨头也抓紧加高“城墙”,并不约而同选择资本并购的手段。就在TCL与东芝合资同日,刚刚以不到2000万元接盘合肥美泰克荣事达冰洗生产线后,美的又出价2.3亿元击败TCL、科龙、惠而浦及以色列ELCO集团一举拿下冰箱企业华凌。
而资本并购高手顾雏军再施“金蝉脱壳”的手腕,旗下的科龙刚刚以2亿元的代价入主中山威力,不仅使格林柯尔系成功进入洗衣机领域,还换得价值10亿元的土地储备。
作为白家电业第一品牌,海尔虽然没有太多的亮点,但其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早在四年前就为企业在海外的资本扩张埋下伏笔,注资白电产业、借壳海尔中建登陆港股市场有望在年内实现。
外资加速挺进中国
在这样一股产业扩张潮中,外资品牌也不甘示弱,并刺激了中国企业的神经。试图东山再起的东芝借道TCL的渠道网络,在南海投资3000多万美元,新建年产200万台冰箱和150万台洗衣机的制造基地。此外,松下宣布斥资19亿元在杭州打造工业园,以便能够在2007年会计年度内,使中国市场销售额翻番增至700亿元人民币。
另一白电巨头伊莱克斯今年决定在中国投入近4亿元用于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并分别在贵阳和长沙建立面积达2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和洗衣机生产研发基地。一些新兴资本也开始横枪杀入。新加坡丰隆亚洲公司日前收购了冰箱四大家族的新飞49%的国有股权,从而跻身中国市场,并有意在入主后拿出25%的股权转让给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深圳特区报刘伟)
●相关报道
竞争转向规模比拼
据中国家电协会副秘书长徐东生透露,今年前9个月,中国冰箱产品出口接近1000万台,增长迅猛,庞大的市场无疑成为企业洗牌的基础。有资料显示,目前物流费用已占白家电成本的4%-6%,因此产业布局改变了过去的集中一地再向全国辐射的模式。
TCL白家电负责人石碧光就分析说,市场决定了白家电产业格局无所谓企业进入的时间先后而定,TCL冰洗产业实现超常规发展的主要机会,一是透露与国际品牌合作提升技术和优化产品线,其次就是通过行业重组快速实现规模裂变。而格林柯尔董事局主席顾雏军表示,产业规模化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规模化作保障,才能赢取上下游供应商、经销商的基本信任,“规模化与大定单相互依存甚至垄断”,因为谁都害怕失去对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陆刃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些资本大鳄的操作将促进生产资源的整合,从而使白家电行业从平衡走向失衡再走向新的平衡。几年前,中国的彩电就开始了痛苦的洗牌,由最初的近80个品牌淘汰成现在的10余个,显然白家电行业还需经历系列的“磨难”。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