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实施碧海蓝天工程积极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十五”期间,大连市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全市累计投放到环境保护方面资金达174亿元,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和保护取得重要进展。
有效防控大气污染,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50天
“十五”期间,大连市污染防控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市工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5年时间,投资5.5亿元资金,完成2008个老污染项目治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工业锅炉、医疗废水、造纸和水泥生产等企业环境专项治理工作中,累计下达市级环境限期治理216个,涉及到企业202家;在开展城区烟尘综合整治中,大连市先后拿出7.6亿元资金,实现锅炉并网1199台,拆除烟囱892根,实现并网供热面积1282万平方米,直接减少燃煤13.9万吨,削减大气烟尘1691.8吨、二氧化碳1578.7吨、氮氧化物1319.4吨;大连市有机动车40多万辆,并仍以年6万辆幅度递增。为保障空气质量,大连市环保部门建立了机动车污染防治监管体系。“十五”末期,全市累计抽检机动车辆6.2万余台,对7512台尾气超标车辆进行处罚。环保部门还深入300多家机动车保有单位实行尾气抽检,累计抽检车辆2万余台。经过积极整治,大连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50天,占全年95.6%。
积极开展沿海环境保护,建设环境友好型生态家园
针对一些沿海企业生产废水排放给海洋带来的污染,大连市于2002年颁布实施了《大连市全面实施“蓝天碧海绿地”工程,进一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通知》,对污水处理、固体废气物等开展环境治理。目前,大连市已建成污水处理厂9座,形成日处理污水54.8万吨能力。同时,大连市逐步实施近海海域工业企业搬迁工程。陆续对150家污染企业实施整体搬迁。与搬迁前相比,每年可减少2165.7万吨工业废水、92.5吨石油类等有害废物排进大海。为进一步加强陆源污染防治,大连市在积极实施工业企业搬迁同时,逐步加大对非工业企业废水排放整治中来。自2001年以来,陆续对全市21家屠宰企业、71家海产品加工企业87家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进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整治,并实现达标排放;除此以外,大连市还投入2.6亿元资金,对37项大型企业重点污染源展开工程改造。在开展污染防治过程中,大连市环保部门把企业污染末端治理逐步引入到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理念中来。2002年,有22家污染行业重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试点,提出清洁生产方案543个,每年节水10.1万吨,每年减少废水排放31.9万吨,每年增加经济效益3000万元;2003年,对全市石化、热电、化工、机械制造等重污染行业的20家重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实施清洁生产方案200个,每年减少废水排放30万吨。通过连续治理,近两年来,大连市近海水质总体优良,近岸海域监测点位均值和功能区个数达标率达到100%,大连近海海域环境状况得到有效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