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企业不能盲目去制造化
2008年对珠三角来讲是起伏跌宕的一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以加工贸易为鲜明特色的珠三角成为中国受金融危机影响的“重灾区”之一,这个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的企业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挑战。当然,金融海啸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它为珠三角经济转型提供了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促使产业升级步调更稳,并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企业微观基础。
如何实现经济转型,如何在下一个繁荣周期到来之前抓住关键机遇,成为珠三角企业转危为机的关键。
在近日由广州电视台经济频道主办的“复苏之路:后金融风暴时期珠三角经济论剑”论坛上,各路企业家进行了精彩的论战。
家电业最缺的是高素质技工
记者:目前,珠三角的家电业有什么好的发展机遇?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胡正富:志高空调上市后,好事就是品牌知名度提高了。实际上家电行业没有出事,只是家电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制造是志高起家的源泉,现在志高的一个优势就是制造,以后去不去制造是下一个话题。我们的制造最大的特点有比较完整的链条,不是做空调组装。我们起步比较晚,比美的晚26年。2009年国家两次招标,志高空调高能效级中标一直在行业里面遥遥领先,这也刚好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家电行业到底能走多远?我觉得家电行业只要做得好,永远可以走下去。
记者:家电企业都擅长打价格战,打到最后大家都没得活。大家都知道格兰仕是“价格杀手”,现在的品牌愿景是什么?
陆骥烈:我们已经从“价格杀手”提出“价值杀手”,把“价值”作为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在空调概念上考虑不要有过分喧嚣、消费者搞不明白、复杂的广告用语,锁定消费者最关注的指标,即有没有达到国家一级能效,这意味着可以省多少电。格兰仕决定2010年停产二级能效,全部推一级能效。
记者:如果你们两家都做一级能效,消费者该买谁的呢?
胡正富:一个产品不能只卖一家。都是一级的情况下,就要看谁的质量最好,款式最新。
陆骥烈:一级是我们共同推的标准,希望这个行业都可以达到。
目前我们面临最大的挑战是缺乏稳定的产业链功能,这是珠三角最大的挑战。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不只是用工荒。未来中国家电制造业要真正腾飞,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首先要把人留住,我们才能提高整个制造技术水平。
我们的口号是2010年冲击空调行业前三甲,那时前三甲的格局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记者:你进前三甲,一定要把别人挤下来,你们最有可能把谁干下来?
陆骥烈:目前第三位是海尔。
记者:志高现在排第几?
胡正富:志高现在是第四。
记者:有没有想进入前三甲的想法?
胡正富:志高也想进入。现在被挤下来的是谁,上来的是谁,还看不出来。
格兰仕不要再提“价格杀手”
记者:家电下乡对你们有帮助吗?
陆骥烈:格兰仕是家电下乡的受益者。从2009年的同比增长来说,微波炉增长差不多30%,空调增长120%,比常规年份增长很明显。
胡正富:志高是从三、四级市场起步,靠得更近,2009年国内的空调销售翻番。2009年家电下乡没有达到更好的效果,主要问题是国家推出这个政策在6月份,实际上家电下乡不到半年的时间,所以,国家在2010年继续使用这个政策的话,效果会更好。
记者:这一轮金融危机中,国产家电品牌和国际品牌之间的消长是怎样的?
姜培峰:此消彼涨,国外品牌基本上在步步败退。中国家电企业基本上占据了中国80%的市场,老百姓用最便宜的价格可以消费全世界最先进的家电,这是好事。我们的研发、设计方面的能力不是很足,我们的品牌拉力还不够,以珠三角为例,几个大的品牌,包括美的、TCL,加起来的品牌拉力还不如海尔一个。第三,我们的国际化还没有全球化。中国企业500强只有26家企业达到超过30%在国内市场销售的标准,现在来看还是有点少。如果长期坚持这样的路线,我们可能连世界工厂也不是,是世界加工厂。
胡正富:我也认为广东的民营企业已经落后于江浙民营企业,但这并不代表未来广东民营企业没有发展潜力。广东民营企业的第一代大部分人都是洗田上岸,目前过渡到第二代,第二代基本上都有学识、有学历、有管理经验,我们相信假以时日,广东的企业仍然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记者:请你现场评一下志高和格兰仕。
姜培峰:希望格兰仕不要提“价格杀手”,“杀手”这个称呼对品牌的影响是负面的,整天喊杀杀。我们要争得全球消费者的心,在这个道路上可以不惜一切手段,而不仅仅是要把对手干掉。志高做得很棒,发展速度相当不错。
格兰仕要全线出击做白电
记者:面对下一个后金融危机繁荣周期,你们在运营模式上会有什么突破?
陆骥烈:未来家电行业必须走综合性发展的道路。格兰仕前几年直接产生的品牌联想就是微波炉,但是真正要参与到与世界品牌的竞争当中,必须要从综合性全面完善,打造综合领先的白电品牌。
记者:是什么都做吗?
陆骥烈:在掌握核心技术的前提下,我们在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空调等白色家电要全线延伸,这不是我们的梦想,而是由于客户结构和市场需求,包括渠道特点,来决定的。国外很多品牌商都是综合性品牌。
志高转向配件出口模式
记者:志高在这方面的选择是怎样的?
胡正富:企业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找到适合发展的路径。国内目前只有志高一家是专业专注于做空调的。我们的模式是做完整的产业链。我们现在在土耳其和里尔利亚做两个合作项目,是我们找当地空调生产商,把生产设备进行改造,在国内采购生产设备帮他组装,派技术人员帮他们做产品和技术研发,要求这个厂所有配件从志高采购,志高的优势就是配件,所以从原来的整机出口转成了配件出口。第一,我们不投资,不占股份,所以没有投资风险。国内有些家电厂也在国外设厂,投资金额非常大,对当地经济环境和文化不熟悉,效果不是很明显。第二降低了进口的成本,这两个国家进口空调整机关税是35%,而采购配件关税只有15%,对方的成本降低了,销量会增加,采购我的配件也会增多。
记者:你跟对方的采购协议是否长期的?
胡正富:是长期协议,设计开发是我们做的,做别的配件不能配套,所以只能配套我们的。第三,有些国家对我国产品反倾销,我不受影响。第四,出口配件的利润率比出口整机的利润率还高,所以我的利润率提高了。我们准备把这两个国家的模式拷贝到巴西和印度。我们的模式就是把原来的整机出口转化成配件出口,把原来的产品出口方式转化成“产品+品牌+技术的出口方式。
去制造化一定要因地制宜
记者:你们认为去制造化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现在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陆骥烈:格兰仕态度很明显,不但不去,而且会坚定把制造化路走得更加深。去年的金融危机,我们发现有个特点,整个产业类的资源正在向规模化高端企业重新集聚。
胡正富:去制造化一定是在制造业发展到一定条件下进行的,条件就是知名度足够大,创新设计能力足够强,制造已经不是优势的时候可以去制造化。如果企业仍然在制造方面有优势,建议不要去制造化。去制造化一定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我们会逐步实施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去制造化。
姜培峰:我也反对去制造化,不是你说去就去的。与其去制造化,不如去低端制造化,把制造化高端一些,把研发设计价值更高一些,品牌服务商价格更高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