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光明新区绿色建筑示范项目数量及密度双领先

2013年07月10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地面一个个蘑菇状的聚光罩,将太阳光“引入”地下空间照亮停车库;公共走廊顶部太阳能电池板,为小区的节能路灯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地面铺装的特殊材料,便于雨水下渗并收集,有效回用为小区绿化……

日前,记者在光明新区城市建设局专业人员陪同下,来到新区华夏路与公园路交会处的一个保障房小区。只见总共9栋高层建筑已经建成,现正在进行环境绿化及道路铺设等扫尾工程,年底有望投入使用。

据光明新区城市建设局城建科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总用地面积4.1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22万平方米。项目设计理念是因地制宜,打造低成本、高实效的绿色建筑。

城市更新项目百分百绿色

记者从光明新区获悉,新区从规划伊始就将“绿色新城”概念融入其中,经过五年多的发展,进一步明确将“打造深圳绿谷”作为产业布局和城市建设的统领。

新区以绿色建筑为突破口,新建绿色建筑与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同步实施;发布多个纲领性文件,强制要求保障性住房项目、城市更新项目、政府投资项目和一定规模的社会投资项目,100%实施绿色建筑标准。

2012年11月19日,光明新区正式发布实施《绿色建筑示范区建设专项规划》,成为全国首个将绿色建筑星级要求落实到具体地块的地方规划。该《规划》以绿色建筑空间规划为核心,以绿色交通市政为配套,以协同建设为辅助,以全寿命周期为重点,形成了完善的绿色建筑示范区建设体系发展框架。

截至目前,光明新区按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的建设项目共94个,总建筑面积约436.1万平方米,其中产业类项目67个,公共建筑项目12个,保障性住房项目10个,城市更新和房地产项目5个。

其中,有16个项目通过国家及地方双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认证,总量占深圳市通过双认证数量的四分之一。光明新区绿色建筑示范项目无论是数量、还是分布密度,都位居全国前列。 本文来自暖通空调在线网站

保障房成绿色建筑模本

光明新区规划的10个政府保障性住房项目,全部为绿色建筑,现已有两个项目建成,其他项目正在陆续规划实施中。

据悉,这10大建筑项目几乎囊括了绿色建筑的全部亮点技术,包括绿色建筑的室外绿化增阴系统;自然通风设计;墙体隔声降噪,建筑门窗、墙体、楼板隔声降噪设计;外遮阳设计及LOW-E中空玻璃;建筑屋顶绿化设计;地下室自然采光通风;太阳能热水系统。此外,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节能电梯等高效节能设备和控制措施;雨水、中水收集利用系统等等。

据新区城建部门专业人员估算,国家一星级绿色建筑,将增加成本1%至3%,即每平方米约30元至80元。从实施效果看,节地方面,住宅类项目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率达35%;节水方面,非传统水源利用率约9.88%;节材方面,可循环材料利用率约15.2%;节能方面,节能率超过50%,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5014吨、减少碳排放约1.24万吨、节省运营成本约946.7万元。

公共建筑引领绿色延伸

记者了解到,目前新区12个规划建设的绿色公共建筑中,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有光明新区群众体育中心一期及公明文体中心两处建筑。

光明新区群众体育中心一期,总用地面积6.1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9万平方米,包括室外网球场、室内球馆、会所、游泳池等。该项目按照国家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设计。这栋造型别致的公共建筑,充分利用屋顶空间,设置室外网球场,节约用地约4300平方米,占总用地面积的7%;采用绿化屋面,具有保温隔热功能和减少雨水表面径流,屋面绿化率达100%,绿化面积为1.7万平方米,占总用地面积的27%;项目占地面积6.18万平方米,其中透水砖和透水沥青路面面积1.65万平方米,绿地面积1.55万平方米,室外透水地面总面积达3.2万平方米,占总用地面积的52%,远超过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40%的要求。

公明文体中心从室内到室外,均采用自然通风采光降低能耗,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室外照明用灯均采用LED灯;停车场、广场周围绿地建下凹式绿化或植生滞留槽,雨水口设置于绿化带内,有效减少地表径流,达到充分渗透、吸收及再利用的目的。

在绿色公共空间营造方面,新区已建成新城公园和明湖公园两个绿色公园,城市道路方面,建成使用的光明大道已成为“绿色道路”的一个代表。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