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成空调品牌竞争年
2002年01月16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日前,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最早的由轻工部定点的七大品牌北京古桥、江苏迎燕、温州月兔、陕西宝花、广州胜风、合肥天鹅、江苏太仓江南中,虽然目前只有前三者在市场上还有行踪,但迎燕2001年的两次发力给老牌子带来了希望,这几个品牌都已被投资者看好,不久将先后有人重拾牌子进军新一年的空调市场。空调界新老面孔加起来已然有400多家,2002年注定要成为空调的品牌竞争年。
老七家空调品牌卷土重来
业内人士指出,多年来,我国空调企业几乎是用同一个模式起家,那就是成套地批量引进家电生产所需的技术与设备,在短时间内迅速聚集起可观的装配能力,在核心部件压缩机等大量外购以及部分组件自行生产的基础上,大规模地进行产品的组装,再加以不断的广告宣传攻势,迅速占领处于快速膨胀期的空调市场。但是,空调企业也因此落下了一身病:集中于产业链的末端,使家电业成为产业链末端的组装工业。但是对整个产业链的掌握,在充分的专业化发展上却鲜有“杰出贡献者”,使得跨国企业在核心部件供应、技术升级等方面均优于国内企业,能与其竞争的只是人力成本优势。由此造成了恶性循环,似乎只要能盈利就万事大吉,对于技术研发的投入少之又少。
但是国内压缩机与洋品牌的角逐中所处的地位让不少国内厂家对此方面的投入打消了念头,于是大家还是专注于现有市场的争夺。意图很明显:空调市场很大,谁都有份,毕竟市场没有迟到者。
商用空调利润丰厚门槛高
另外,目前的三大一线品牌海尔、格力、美的均向利润率远较家用空调高得多的中央空调拓展,2002年将达70亿元,比2001年增长一倍的潜力也令其他空调厂家眼馋,新科、小天鹅、澳柯玛等都已涉足,而科龙、东洋电机等也正在投入,但是到目前为止,在国内商用空调市场唱主角的主要是日本、美国的品牌。
但是,商用中央空调的技术要求远比家用空调(包括分体式、窗式、柜式空调)高得多,投资门槛较高,企业只有达到3亿元的销售额,才能真正将成本摊薄,使性能价格比具有竞争力。
——摘自《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