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6年第4期[2006-04-18] 论述了热泵空调与海水淡化系统联合运行的方式。夏季,热泵从空调用户中提取热量为海水淡化供应热量;冬季,热泵从海水中提取热量为海水淡化和空调用户供热,可实现减少热量与电能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还可为工业或生活用户提供淡水。...阅读全文>>
- 2006年第4期[2006-04-18] 通过对火灾工况的理论计算和现场试验,详细分析了深圳地铁一期工程中地铁车站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改进措施和相关建议。阅读全文>>
- 2006年第4期[2006-04-18] 分析了国外文献中对压差作用的认识和压差设定值。分别用大气尘法和实验菌种法对压差和污染物外泄量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压差从0变到-6 Pa,污染物外泄浓度比仅减少0.03左右;而从-6 Pa变到-30 Pa,污染物外泄浓度比基本不变。建议隔离病房相对缓冲室的压差设定为-5 Pa。...阅读全文>>
- 2006年第4期[2006-04-18] 阐述了热力站供暖系统实行状态监测的必要性,介绍了状态监测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对实际工程的监测数据的分析表明,热力站供暖系统节能潜力巨大。阅读全文>>
- 2006年第4期[2006-04-18] 介绍了单风道变风量末端、风机串联型末端以及风机并联型末端的主要设备构成及其在空调系统内外区的应用。讨论了变风量末端的选型计算方法,并给出了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阅读全文>>
- 2006年第4期[2006-04-18] 采用直热式电锅炉、蓄热式电锅炉和辅助太阳能联合供热的方式。介绍了锅炉房设备选型及布置,系统设计及流程图,电锅炉、太阳能系统和集中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要点。电锅炉在低谷电时段运行,太阳能系统对生活热水进行预热,节省了运行费用,达到了较高的能源利用率。...阅读全文>>
- 2006年第4期[2006-04-18] 空调环境的氧含量普遍低于20.9%,有必要采取措施补充空调环境消耗的氧气,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简要介绍了几种制氧方法,提出将变压吸附制氧或膜分离制氧用于空调环境增氧的思路,并且描述了这两种增氧系统。以某体育场馆为例,对两种增氧系统与传统的增大新风量增氧方式进行了比较,认为前者在设备初...阅读全文>>
- 2006年第4期[2006-04-18] 介绍了溶液除湿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的蓄能原理,分析了蓄能密度的影响因素。与冰蓄冷、水蓄冷和气体水合物蓄冷等常规蓄冷方式的比较结果表明,溶液除湿空调系统在蓄能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其蓄能密度远大于常规蓄冷方式。该系统可以利用太阳能作为再生能源,白天蓄存浓溶液用于夜间制冷,节能效果显著。...阅读全文>>
- 2006年第4期[2006-04-18] 阅读全文>>
- 2006年第4期[2006-04-18] 采用能耗模拟软件eQUEST对上海市某商用建筑建立模型,对模型进行校正之后计算出该建筑的能耗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6项节能措施,并分析了其节能效果,验证了计算机模拟技术在建筑能耗分析和节能评估中的适用性。...阅读全文>>
- 2006年第4期[2006-04-18] 分析了不完全冻结式冰盘管在融冰过程中的传热特性,提出了在融冰时充入空气以提高蓄冰槽传热性能的建议。实验结果表明,充气融冰可以大大提高蓄冰槽的传热性能,充气量对蓄冰槽传热性能的影响不大。...阅读全文>>
- 2006年第4期[2006-04-18] 通过引入控制压差比β的概念,导出了空调冷水泵变频扬程比和轴功率比的简化计算公式。经计算分析得出了不同β值下水泵压差变频的特性,指出β是影响水泵变频节能的关键因素。对比了一次泵和二次泵变频的β值,指出相同条件下一次泵变频的节能效果总是优于二次泵变频。...阅读全文>>
- 2006年第4期[2006-04-18] 分析了空气冷却器和三通调节阀的阻力特性,阐述了温度精确控制工程中的空调设备选用原则,实验验证了空调系统动态调节时三通调节阀的调节稳定性和系统稳定的负荷输出特性。阅读全文>>
- 2006年第4期[2006-04-18] 分析了常用的变风量末端装置的特点,介绍了新型变风量末端装置的工作原理,并与常规末端装置进行了性能比较。在建立的变风量空调系统试验室中对这种新型末端装置和系统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新型变风量末端装置是一种理想的设备,特别是在低温送风空调系统中使用时,系统控制方法可靠,运行节...阅读全文>>
- 2006年第4期[2006-04-18] 以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为例,介绍了大空间建筑双层螺旋风管的连接工艺、吊架形式和吊装方法。阅读全文>>
- 2006年第4期[2006-04-18] 运用系统可靠性理论,结合集中空调系统的功能特点,建立了可靠性数学模型。在空调系统各组成单元故障模式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集中空调系统和制冷系统的故障树。采用最小割集分析法确定了导致制冷系统失效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改善集中空调系统可靠性的途径。...阅读全文>>
- 2006年第4期[2006-04-18] 以别墅空调为例,根据现有地埋管地源热泵的一些经验数据,分析了地埋管地源热泵、冷却塔冷却水、空气源热泵和地表水地源热泵四种集中制冷空调系统的初投资、年运行成本,比较了各系统的费用经济性指标。结果显示,冷却塔冷却水系统初投资最低,费用性指标最小,经济性最好;地埋管地源热泵的初投资最高...阅读全文>>
- 2006年第4期[2006-04-18] 分析了定扬程控制、定末端压差控制和最小阻力控制三种控制方式,指出定末端压差控制可能导致水泵扬程不足,并且在实际情况下无论哪种控制都不可能使水泵消耗的功率与流量的三次幂成正比。阅读全文>>
- 2006年第4期[2006-04-18] 以衡量热舒适性的PMV和反映室内空气质量的CO2浓度为控制输入参数,建立了相应的控制策略,分别对变频空调器压缩机、蒸发器风机、新风阀(机)和台式小风扇进行控制以同时满足0<PMV<0.5和CO2体积分数小于1 000×10-6。建立空调器系统模型对一典型办公室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热舒适指标(CI)控制与...阅读全文>>
- 2006年第4期[2006-04-18] 从温差换热驱动势和吸湿驱动势出发,分析了间接蒸发冷却换热效率的影响因素,实验研究了新风进口温度、排风进口温度和相对湿度对新风进出口温差和换热效率的影响。阅读全文>>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