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十大关键词——冷链元年
以2011年中国制冷展冷链场馆为起点,开启中国冷链市场的新时代。
2011年对于中国冷链市场而言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在这一年里,新成立的首个国家级冷链物流行业组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将正式履行其职责,《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开始进入第二个年头,全国各地掀起了冷库投资热,各企业之间的融资并购风潮远未结束,所有这些,都将成为冷链发展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同样,在2011年4月上海举行的中国制冷展,第一次为冷链产品开辟了一个展馆。冷链市场,第一次以一个蕴藏无限商机的时代展现在公众面前。在食品卫生和安全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日常生活必须的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品采购,或屠宰、捕捞,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都必须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从而最大程度的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2011年,各地动辄数十万乃至上百万平米的冷库项目接连不断,可以说,在未来几年乃至十几年内,一个全新的冷链市场将伴随中国制冷行业的发展,并给予冷库企业更多的市场机会。
目前的冷链市场与10年前的国内中央空调市场极为相似,同样是外资品牌占据领导地位,国产品牌处于起步阶段。2010年,美的在全国各区域成立销售公司的同时,将冷藏冷冻产品纳入其销售范畴;2010年4月底,盾安环境发布公告,正式成立浙江盾安冷链系统有限公司;2011年4月7日,格力将其自主研发的全国首台集装箱空调带到了中国制冷展。尽管国产品牌进入冷链市场的时间较晚,同样以传统中央空调市场举例,2000年左右正是美的、格力、海尔们刚刚进军中央空调市场的时间,10年后的美的、格力,已经位居国内中央空调销售榜三甲之列。可以预期,未来十年内,国产品牌们也将在冷链市场上有着不错的表现。
与传统中央空调的发展趋势类似,未来冷链市场的发展,低碳、节能也将成为其发展的主流。通过对低碳、节能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使能源得到最大的利用,环境得到最大的改善,而且对于规范和完善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冷链市场也不无裨益。同样,高起点、高技术将为所有品牌进军冷链市场设置了一道屏障,这将有利于冷链市场更为健康有序的发展。毕竟只有通过技术革新,才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降低能耗、节约资源,达到对温度的最佳控制。
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回避目前国内冷链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冷链市场自身缺乏必要的规章和管理,缺少相关法律法规和统一的行业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规模化、系统化的冷链体系尚未形成,与社会需求有较大差距,而且目前面临着鲜活农产品通过冷链流通的比例偏低、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冷链物流技术推广滞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不健全等困难。而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将给予冷链市场更多的机会。
中国制冷学会副理事长潘秋生教授指出,“我国的十二五规划中,将冷链产品列入了重点关注的一个行业,可以说,在未来五年内,冷链产品及其所属的市场,将成为制冷行业新的发展重点和关注对象。”全国制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徐庆磊表示,“随着节能、环保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日益体现,农产品冷链物流这一细分市场将进入高速增长期。”目前我们得知的冷链市场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冷链物流企业,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上下游衔接、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标准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除了江森自控、英格索兰、格力、盾安、美的等中央空调主机企业之外,上游压缩机企业也将冷链市场作为了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比如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推出了更先进的中低温全封闭涡旋、半封闭涡旋、低温冷凝机组等一系列冷冻产品和技术。这为冷冻设备厂商提供了设计更简便同时运转可靠和高能效的冷冻系统。该产品能够实现更简便的现场全面维护、更宽运行范围,同时兼顾设计紧凑、运行的低震动和低噪音。
2011年后,冷链市场的发展将逐渐变得明朗化,在目前经济形势处于低迷的情况下,用于刚需的冷链市场,或许将为各企业提供一个新的市场。因此,我们将2011年作为冷链市场的元年,纪念和启领国内冷链市场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