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业面临消肿减负
2002年07月13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2002年1至6月份,整体库存累计超过1000万台
七月份本是空调市场进入一年中最旺的收获期,但多数空调企业目前却在面临着同一件烦心事。
来自各方面的信息显示,2002年1至6月份国内空调市场需求总量约为600万台,而去年同期的销售量则达到了700万台,同比下降了15%。而在同时,一个正在悄悄流传的摸底统计数据是,整个行业的工厂库存和流通库存合计超过了1000万台。按照行业的销售惯例,2002年空调冷冻年度还有一个月就要结束,可是就在这个时候,空调业正与一场前所未有的库存高峰不期而遇。
天不遂愿
导致巨量库存的首要原因是各大品牌对今年天气因素的乐观估计。
空调是一个“靠天吃饭”的特殊行业。2001年度,空调市场主战场的华南地区因遭遇“凉夏”而使各大品牌损失惨重。多数没有完成当年销售任务的空调企业,都把希望寄托在今年———按传统的“大年”和“小年”推算,今年应该是天气炎热的“大年”。为了在“大年”把失去的市场份额找回来,几乎所有的空调品牌,都对今年的产销存提出了不同程度的“大幅增长”的预算和安排。
老天似乎一开始也让空调企业们看到了曙光。3月份开始,天气就一路热起来,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华北市场销售活跃,于是“空调市场提前启动”的好消息就从各地不断传出。4月份到5月初,华南市场又出现了出乎预料的销售增长,加上五一“黄金周”始料不及的市场热销,使各厂家更加坚信今年空调市场需求将大幅增长,于是相继施行增产计划。
但一进入5月中旬,老天变脸了。从此时开始持续到6月份,华南地区阴雨不断,销售因而受阻。华东地区也是除了6月初至中旬销售较好外,其余时间也没有出现需求明显上升的迹象,各厂家相继陷入低迷境况,库存量一时迅速增加。
盲目上量
如果说三四月份的市场旺销使一些空调厂家扩大生产,还有一些客观的市场需求因素,那么,片面性的“空调市场将会一直持续增长、扩大”的传统观念,随之整机扩产,盲目上量,则是招致巨量库存的导火索。
调查显示,今年空调业产能过剩较以往任何一年都严重。不少空调厂家成倍地进行产能扩充,“以规模压倒一切”。而同时不断加入的三线新军,也纷纷摆出“不赚钱,赚市场”的架势,这就为大量库存埋下隐患。目前仅从空调企业的数量上看,全国仅大大小小的空调企业就有400多家,新品牌比去年净增了1/3。
盲目的上量带来了市场秩序的混乱。在单一的价格比拼的市场环境之中,不少消费者对产品真正的价值关注率被削弱和转移,于是,在空调市场一路“特价”以及部分三流商家“假甩”搅局的影响之下,消费者对空调价格的底线无法把握而持币待购,导致工厂库存及渠道库存扶摇直上。
出口不畅
另外,空调库存的急剧增加,也与中国加入WTO后,各厂家制定了扩大出口规模的计划有关。
国内竞争的加剧,一些空调厂家在WTO的有利形势下,纷纷扩大出口销售,当初一些向中国国内市场销售为主的在华外资企业,也把眼光转移到出口销售上。但据了解,虽然今年上半年空调出口台数达到550万台,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8%。但急剧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外资企业的出口,上半年外资企业出口量为320万台,占出口总量的58%,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8%以上。也就是说,当初制定积极出口策略而扩大生产的厂家,上半年国内厂家的出口量比去年同期仅增加了10%,离真正的上量还有一段距离。
有消息说,去年空调市场的整体库存量为600万台,目前的行业库存已超过去年全年的水平。空调业急须消肿减负,可现在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