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低空调引发行业诚信危机
2004年04月22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近日来,关于空调大降价的新闻炒作不少,引起空调业价值派的齐声讨伐,为此,本报记者作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发现降价之说纯属误导消费者的恶意炒作,暴露了中国空调业营销水平的落后与技术革新的缺乏,值得各界反思。
特价机难敌涨价风
不少消费者向记者投诉,很多商场的特价机数量太少,有时排队很多次,每次都几个小时,也未必能碰上一回。国美广州分公司负责人常诚说:特价机是商家与厂家共同努力,作了很大的促销费用预算才弄出来的,每次几十台也不算少,这就像买彩票,怎么可能每个人一来就中呢?一位空调专家说得更明白:早上10点前到商场等特价机的都是家庭状态较贫困的人,他们为了省几百块钱当然愿意早起排队,但对于那些比较富裕的消费者来说,可能就没有这个兴趣,恰恰就是这些较富裕的人才是大卖场的主要顾客,所以大卖场只是将特价机作为一个造势的敲门砖,并没有指望特价机赚钱,主要是图个人头涌涌的旺气,其实算是变相的品牌宣传费用!
特价机能不能代表厂商的真实价格呢?威力宣传负责人朱波对特价机的危害进行了猛烈抨击:特价机虽然并不是欺骗消费者,但现在商家与媒体过分炒作特价机就对整个行业危害无穷,给消费者一种空调还有降价空间的假象,其实,从目前的成本上升来看,空调业必须全线涨价才能生存!
家电业不涨价就破产?近日,中国燃气具的樱雪、创尔特、万和、华帝、万家乐等领导品牌纷纷上调价格,引起家电业震动。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2003年8月份以来,钢材价格上涨了11.5%至21.5%,部分优质钢材上涨了40%以上,中型钢材上涨20%以上,迄今为止,价格不仅没有止跌的迹象,反而有持续上升的势头。
东洋TOYO空调中销公司市场总监李伟强对记者称:石油、钢材、塑料、运输等成本价不断大幅上扬,如果不想偷工减料的话,可能就只有涨价一条路了,因为空调的价格早已跌到成本线,部分产品甚至早已低于成本线,任何一个负责的企业,如果不想在国外惹上倾销的官司,或者在国内亏本销售及偷工减料的话,不涨价行吗?中国的空调价格只有欧美及日本的10%左右,价格太低反而让发达国家的中高层收入者不敢放心大胆地买,中国空调出口所赚取的利润还不到国外经销商10%,中国空调别说涨价30%,就是涨价300%也不算多,如果真的涨价几倍,可能在国外还更受欢迎。
国美、永乐与苏宁等家电零售巨头纷纷对记者表示:现在家电零售业非常重视性价比高的产品,如TOYO、LG、三菱电机、大金等强势外资品牌,以及格力与海尔等强势国内品牌,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擅长于做加法,擅长于通过技术革新来提升价值。
跌价品牌成投诉重灾区
近日,个别南美洲国家已经对广东某空调巨头征收两倍的税收来阻止该企业的低价出口,尽管中国空调出口同比增长了100%以上,但不涨价就将面临国外的“反倾销大棒”的严厉打击,TOYO负责人也透露日本可能会对中国低价空调实行反倾销制裁。据国内多家权威的调查机构所进行的调查表明:中国空调业从2002年以来就实行了优胜劣汰,在200多家大大小小的空调品牌中,2003年已经有30%左右的空调品牌陷入停产或破产的境地,预计2004年还将有50%以上的品牌被淘汰出局,有趣的是,这些经营困难的品牌全是一味打价格战的品牌,基本上不具备竞争力,而像TOYO、LG、格力、海尔等国内外高价空调品牌,由于性价比高,技术革新实力与服务水平都能得到保证,反而在低价品牌的围剿中脱颖而出,成为2004年的强势洗牌者。
据全国多家媒体的报道,现在空调的质量与服务投诉率居高不下,已经在家电投诉率中居于前三位,原因何在呢?空调投诉率逐年递增与恶性循环的价格战直接相关,许多杂牌企业与OEM的贴牌企业(俗称“两牌企业”)为了打价格战不惜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降低服务水准,结果导致空调的诚信危机十分严重。值得注意的是,在TOYO、LG、大金、日立等洋品牌领军的洋品牌阵营中,投诉率则几乎为零,销量与利润也年年飚升,充分暴露出了国产空调在经营策略上的短视行为。威力空调总经理王国武认为:低价品牌退出市场是空调厂家与广大消费者成熟的标志!
信息来源: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