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中孕育突破 中国拓展战略之新能源
【中国制冷网】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和新变化,产业调整愈来愈趋向于占据科学技术高端领域的方向。日前,中国国务院批准了有关新能源振兴规划。其实,中国在2007年发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已明确到2020年对可再生能源总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而今次的振兴规划,具有更实际的针对性,主要为落实2009至2011年三年内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目标,除了显着提高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以及核能之外,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和新材料都成为该规划的重点项目。
毫无疑问,近些年来多次爆发的世界性能源危机,令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少国家决心寻求新能源的科技突破。诚如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所说,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危机都孕育着新的技术突破,催生新的产业变革。综合考虑国内外情况,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是促进消费、增加投资、稳定出口一个重要的结合点,也是调整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一个现实的切入点。这方面发展的潜力很大,应当重点给予扶持,力求取得突破,努力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在新的形势下,要用世界眼光观察问题,从国情出发统筹谋划,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把政府引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结合起来,把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结合起来,健全和完善财税政策,推进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产业化,加快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扩大终端消费,培育新的市场,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在该振兴规划中,各项能源的发展进度和目标都有“一个较大幅度的调整”,由于加快增速,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原有的规划预期。例如目前的风能规划是到2020年,规模达到2000万千瓦,而按照目前的新能源规划来看,到2020年,风电规模有望达到一亿千瓦以上。关键在于,既须要加快发展新能源,更强调注意全面推广节能减排的环保产品,还必须努力研究攻克尖端的高技术。
据了解,水电的发展重点为开发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和怒江流域,同时因地制宜开发小水电。预计到2010年,水电规模将达到1.9亿千瓦;到2020年,水电规模将达到3亿千瓦。而风电的发展则将通过大规模开发,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实现设备制造国产化,尽快使风电布局具有市场竞争力。到2010年,风电规模将达到2000万千瓦,在江苏、河北、内蒙古、甘肃和吉林建立百万千万风电基地;到2020年,力争在甘肃、内蒙古、河北、东北,以及江苏沿海等地建立若干个千万千瓦风电基地,风电规模将达到一亿千瓦以上。在太阳能方面,主要在偏远地区建设独立太阳能电站和户用光伏电源。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