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中央空调:“三国归晋”谁主沉浮?
2003年11月21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近年来,房地产业已成为支撑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房地产业的强势增长,极大地带动了中央空调市场的繁荣。
据业内专家介绍,在新兴中高档住宅项目中,家用中央空调系统重要的技术创新在于集大型中央空调系统和家用空调器优点于一体,即为用户提供从设计、配套到安装、服务的全面方案,它跨越了我国空调产业长期以来存在的“大型中央空调”与“家用空调”间的界河,开辟出一个崭新的市场空间。
业内专家分析说:“据测算,目前国内空调业总的情况是未能形成最具实力的品牌,整个行业现状基本上还处于‘群雄割据’的局面。谁能在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之前奠定有利地位,谁就更有机会在以后的中央空调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位置。可以说,目前国内中央空调市场已开始步入‘快行道’。”
家用中央空调的使用范围很广,从几十平方米到几千平方米的户型都可使用,并且具有省电、舒适的特点。它采用一台主机与多个末端分离安装的方式,主机安装在室外阳台的“隐蔽”处,功率相当于分体机的3.5倍,能同时供多个房间的供热或供冷;而末端品种多样,消费者可根据户型装修喜好选配。末端风口镶嵌在房顶,每个风口可单独控制, 任意调节房间温度。
除了个人消费者,中央空调的一个特色消费主体是房地产开发商。与大型中央空调每平方米400至450元的价格相比,家用中央空调每平方米的价格仅为250至300元,相对要便宜得多;而中央空调又是吸引住户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此,家用中央空调颇受房地产开发商的青睐。目前中央空调的年产能已达到450万套,且每年都保持在20 %以上的增幅。
然而,我国中央空调业正在悄悄上演一场“三国演义”。按照输送介质来分,中央空调可分为三类:冷媒多联式、水冷式和风管式。三种中央空调各有优劣,在物竞天择的市场中,各自拥有自己的市场空间。
可是“物转星移几度秋”,在2003年空调制冷年度渐行渐远之际, 2004年的空调制冷年度又姗然而至。空调业界人士都认定:2004年对普通家用空调来说将是一个“洗牌年”,那它的“孪生兄弟”---中央空调业又将何去何从?
三足鼎立各分隆中
中央空调的“三国之分”早已路人皆知:以海尔、大金为代表的冷媒多联式中央空调(也称为MRV系统);以清华同方为代表的水冷式中央空调和麦克维尔、特灵为代表的风管式中央空调。
冷媒多联式中央空调源于日本,却又发展在中国,其特点是安装简便、豪华时尚又不失节能之范,在中国普及率较高,劣势是一次性投资较高;风管式中央空调源于美国,发展于欧州,特点是投资较小,但安装复杂,维护起来也费力不少;水冷式介于以上两者之间,在中国的普及率较低。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中央空调业曾一度被国外品牌垄断,但是自从海尔等国内品牌进入这一领域之后,三分隆中的局面很快形成。这种局面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和不饱和性。随着中国入世、北京申奥、上海申博的成功,中央空调业的市场空间迅速膨胀。
以海尔、清华同方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借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迅速霸占了中央空调的重要阵地。随后,格力、美的、LG等品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蜂拥而入,加速了“会猎中原,群雄逐鹿”之势。但是豪杰群起却未能各霸一方,捷足先登的实力派品牌各圈属地,三足鼎立已成定局。
赤壁之战谁为英雄
2003年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空调业饱受沧桑之苦:SARS肆虐、罕遇晚夏、材料涨价,对于处在上升期的中央空调业来说,犹如经历了一场战争的考验。姑且把它叫做业界的一次“赤壁之战”吧,这次中央空调的“赤壁之战”谁又是最终的英雄呢?
SARS期间,有人谈起中央空调色变,更有甚者认为中央空调是呼吸道疾病传染的罪魁祸首。但业内专家笑称:此空调非彼空调也,多联式的中央空调就不存在空气串室、交叉感染等问题。于是,以海尔、大金为代表的空调企业 “幸免于难”,而水冷式和风冷式中央空调只能望洋兴叹,眼看着别人市场红火依旧,自己门前却冷落车马稀。
以对市场反应灵敏而闻名的海尔远没有就此罢休,他们又打出“健康牌”,适时推出“抗菌1号”中央空调和 “杀菌防毒墙”升级方案- --海尔承诺:不仅自己的中央空调具备国家权威部门认可的杀菌功能,还能对原来已安装完毕的中央空调进行健康升级。当然,不是海尔品牌的中央空调也可享受此项服务。
此举引起业界一阵唏嘘之声,唏嘘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招呢?
再一个是原材料的涨价。就以钢材为例,涨幅高达15%以上,空调企业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但是经过业务流程再造的海尔却又规避开了这次涨价风险,轻松渡过难关。据了解,海尔的支持流程---物流,早已预测到空调原材料价格的浮动,先下手为强的物流采购部门没有采取“囤积材料”的陈旧办法就让钢材等材料成本有降无升,让海尔中央 空调从容地笑对市场。
据统计,受原材料涨价的影响,中央空调业的市场销售比预期的销售额平均下降了10%左右,而国内的一些小厂就不得不“按兵不动”,表面看来犹如隔岸看花,实则苦不堪言。
大浪淘沙三国归晋
中央空调业有一个新潮的说法,叫“资源优势论”或谓“品牌集中论”。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只能容纳几个品牌的存在。
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最终结果,大浪淘沙般的市场洗礼可谓“无情却有理”,三国终归晋,此时探讨中央空调业的归宿是否为期过早呢?
市场的规律可循可测,专业性较强的中央空调业足能“一叶知秋,窥斑见豹”。据2003年中央空调业的一项权威调查表明:2003年1-6月份,冷媒多联式、风管式和水冷式中央空调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分别是: 49%、3 0%和21%;冷媒式的中央空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15个百分点,而专家的意见是:下半年,冷媒式中央空调的上升潜力不可阻挡,上升幅度不断上扬。
冷媒式中央空调的良好发展势头,一方面归功于其产品特点符合中国消费国情,而且产品系列更新快,与中国暖通业的接轨快,易于大面积推广;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得益于产品品牌的有力拉动,与海尔、大金的强大市场推动力密不可分。在市场上,我们无意宣扬“英雄创造历史” 的论调,但有一点不容漠视:品牌对产品的推进犹如顺水行舟,这当然 要比“逆风飞扬”的逆市环境要容易得多。
我们不敢妄自认为“三国归晋”就是指多联式中央空调将称霸行业,但它渐渐成为行业的发展主流已是前景可待。至少,现在的迹象表明了这一点。
有人说,中国的市场是中央空调业发展的沃土,所以国外品牌争先恐后,国内品牌异军突起,专家建议很理智:后市可期,谨防盲目。市场变幻莫测,谁知市场的“七寸”在哪儿,你又如何择机而入?(董秋彤)
--中国空调制冷网 小新 摘自慧聪家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