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家电:成本涨 价也涨?
2004年03月11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家电产品中,燃气产品原材料使用比例很高,被认为是成本压力最大的产品。
◆从2004年1月1日起,以冰箱、彩电、空调为主的家电产品出口退税率降低4%。与此同时,大部分原材料价格仍在继续上涨。
◆接受采访的大部分企业都直言,今年家电产品成本压力非常明显,涨价压力非常大,但迟迟不敢调价,就是因为竞争太激烈,谁都不敢贸然行动。但商家方面主导的降价潮却一波接一波。
2004年,家电产品是否会最终扛不住压力涨价?
空调价格:旺季上调
一线品牌谋划市场新格局
目前,空调市场一般价格水平在599元至18000元间。
近年来,出口市场对国内空调企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用中国家电协会秘书长姜凤的话说,中国空调企业在国内市场上的总体利润接近于零,“绝大多数企业的利润来自出口市场”。
格力电器总经理董明珠直言,格力每年的价格都在调整,2003年度格力空调销量比2002年度又增加了200多万台,格力要把规模带来的成本空间返惠给消费者。
美的家用空调国内营销公司总经理王金亮认为,空调行业原材料涨价速度之快、幅度之大前所未有,而且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价格回落的可能性很小,这给所有企业都造成了巨大压力。加上空调出口退税下调,今年市场渠道的理性化趋势越来越强,经销商对品牌和产品越来越挑剔,使生产厂商的资金链运转成为难题。不过,王金亮同时表示,2004年对一线品牌来说,正是谋划市场新格局的大好机会。
科龙电器副总裁严友松预计空调的价格到旺季会有上调,他认为主要是通过增加产品的附加功能,适当地把价格抬高。
冰箱洗衣机价格:整体平稳
洋品牌扯起降价大旗
目前,冰箱市场一般价格正常水平在598元至26800元间,而洗衣机市场价格水平在498元至6980元间。相对而言,近几年来,冰箱和洗衣机的整体价格表现均比较平稳。
从整体上看,2004年洗衣机价格将有所上升。但是,迫于市场压力,不少洋品牌已开始降价,部分机型售价比去年同期下降30%至40%。松下、LG等洗衣机的部分机型,售价已与荣事达、小鸭等国产洗衣机的主流机型持平。
海尔方面称,凭借强大的采购网络及年产100万台的生产规模,海尔滚筒洗衣机的主要零部件采购价得到了大幅降低,成本优势更加明显。海尔在2004年将对滚筒洗衣机全线产品调价5%-10%左右。
小家电价格:大幅上涨
名牌燃具近期将涨价
目前,在家电产品中,燃气产品作为原材料使用比例很高的产品,一致被认为成本压力最大。来自行业的消息表明,各燃具企业因备受原材料价格暴涨困扰,其不锈钢、铜材等材料涨幅已触及家电业成本价格底线,数十家广东、江浙地区的名牌燃具企业近期可能会大规模涨价,涨幅保守估计将会达到20%以上。更有行业专业人士认为,现在热水器产品的零售价格只有调到15%以上才不会亏本。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秘书长石僧兰表示,去年11月间集体酝酿涨价就是考虑到了原材料涨价的趋势,提价之后,终端销售并没有受到影响,而很多“螺丝刀工厂”已经关门。
国美电器方面认为,即使厂家上调20%,利润依然微薄,对消费者而言,这种涨幅并不是很大,消费者应该能够承受。
万家乐燃气具公司董事长蔡德山表示,目前主要是通过加强内部管理自身来消化这部分成本压力,至于什么时候涨价,或者涨多少则并没有进行过讨论。
华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启均对记者表示,众多家电品牌都已撑到了最后,况且铜材价格还在持续上升,有可能会突破每吨28000元的历史性大关,产品不涨价几乎是不可能的。
价格秀
经销商扛旗唱大戏
进入2月中旬,家电新一轮销售旺季即将启动。近段时间,从等离子到冰箱,再到空调,从北京到广州、成都、福建等地,家电跳水声此起彼伏。但记者发现,与往年“经销商搭台制造商唱大戏”不同的是,今年这第一场大规模的价格秀,由苏宁、国美和永乐等经销商全面引爆,而且颇让记者不解的是,对一些由经销商发布的降价信息,有的制造商干脆否认,更多的制造商则不作表态。
2月初,苏宁对其所经营的包括海尔、创维、TCL、飞利浦以及LG等品牌的等离子彩电全线实施降价,平均降幅达20%。而于近日,又将松下、三星、海尔、美的和新科的空调价格下降几十元至几百元不等。同时,上海国美将全场空调价格普遍下调10%。永乐也宣布,刚刚结束的全球供应商大会创下180亿元的单次采购纪录,对包括彩电、空调和冰箱等产品实行让利销售。
就在这股争先恐后的价格秀中,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有经销商向媒体发布了某一品牌的促销商品信息之后,该品牌制造商不得不出面进行干涉,双方协议重新修改发布产品信息。经销商的“野蛮”和“野心”可见一斑。
不可否认,这种局面的出现与整个行业状况以及制造商目前的处境不无关系。
而对于主流品牌而言,价格手段就不会是一个长期行为,即使原材料全面持续上涨,厂家也都不敢轻易拿价格开刀。而悄无声息的市场可以说是经销商最不愿意看到的情景,这也逼得经销商自己跳上前台摇旗呐喊。
对于这种现象的出现,厂家认为,在前几年,包括专业连锁、传统百货、超市、街仔店以及电器城等业态共同成为市场的主体,而从去年开始,传统百货家电业务的萎缩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很大部分的街仔店更是被淘汰出局,市场总量虽然没有变化,但却开始向专业连锁和超市等业态集中,在这种情况下,国美、苏宁和永乐等相同业态的同质化问题逐渐突出,竞争也就加强。
--中国空调制冷网小新摘自:互联网